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的依据和可行性 | 第10-11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0页 |
·选题的可行性 | 第10-11页 |
·选题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 | 第11页 |
·学术价值 | 第11页 |
·实践价值 | 第11页 |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的有关研究文献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马克·布劳格其人其学 | 第16-26页 |
·布劳格其人 | 第16-17页 |
·学科背景 | 第17-20页 |
·经济思想史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教育经济学研究背景 | 第18页 |
·科学哲学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学术概述 | 第20-26页 |
·写作目的 | 第21-22页 |
·著作内容概要 | 第22-26页 |
3.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思想 | 第26-37页 |
·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 | 第26-29页 |
·证伪主义概念的诠释 | 第26-27页 |
·波普尔证伪原则的讨论 | 第27-28页 |
·波普尔同盟者拉卡托斯思想探析 | 第28-29页 |
·证伪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契合 | 第29-32页 |
·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学科背景 | 第29-30页 |
·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内容 | 第30-31页 |
·证伪主义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契合 | 第31-32页 |
·证伪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评价 | 第32-37页 |
·证伪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争论 | 第33-34页 |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框架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评价 | 第34-37页 |
4.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地位 | 第37-48页 |
·学术影响 | 第37-40页 |
·探求经济学科学式发展道路 | 第37-38页 |
·界定学术论题 | 第38页 |
·聚焦证伪主义方法论的争论 | 第38-39页 |
·经济学案例的方法论评价 | 第39-40页 |
·合理性与进步性 | 第40-44页 |
·打破了经济学方法论固步自封的旧格局 | 第40-41页 |
·将证伪主义推上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历史舞台 | 第41-44页 |
·局限性 | 第44-48页 |
·奎因——杜恒的"不确定性"问题 | 第45页 |
·"情境分析法"与"免疫战略"的禁律的矛盾 | 第45-46页 |
·经济学中的防卫性保护 | 第46页 |
·理性选择标准的缺失 | 第46-48页 |
5. 结束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