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功能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荧光分析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碳量子点简介第10-11页
    1.2 碳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应用第11-14页
        1.2.1 碳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第11-12页
            1.2.1.1 弧光放电法第11页
            1.2.1.2 激光消蚀法第11页
            1.2.1.3 化学氧化法第11页
            1.2.1.4 微波合成法第11页
            1.2.1.5 水热合成法第11页
            1.2.1.6 中和热合成法第11-12页
        1.2.2 碳量子点的应用第12-13页
            1.2.2.1 离子和生物分子检测第12页
            1.2.2.2 生物成像第12-13页
            1.2.2.3 光催化第13页
            1.2.2.4 太阳能电池第13页
        1.2.3 碳量子点的掺杂第13-14页
    1.3 本文涉及的主要检测对象第14-15页
        1.3.1 铁离子第14页
        1.3.2 铜离子第14-15页
        1.3.3 酪氨酸第15页
    1.4 本文的构思第15-16页
第二章 基于氮掺杂荧光碳点的荧光和比色检测技术用于血液和自来水中总铁分析第16-30页
    2.1 引言第16-17页
    2.2 实验部分第17-18页
        2.2.1 药品与仪器第17页
        2.2.2 氮掺杂的碳量子点的合成第17页
        2.2.3 基于氮掺杂碳点的荧光和比色分析法检测铁离子第17-1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18-29页
        2.3.1 氮掺杂碳点的合成第18-19页
        2.3.2 氮掺杂的碳量子点的合成条件的优化第19页
        2.3.3 研究N-Cdots用于探测Fe~(3+)/Fe~(2+)离子的特征第19-22页
        2.3.4 N-Cdots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和比色反应第22-24页
        2.3.5 基于N-Cdots荧光性能检测Fe3+/Fe2+的条件优化第24-25页
        2.3.6 荧光和比色法对Fe~(3+)/Fe~(2+)分析的校准曲线第25-26页
        2.3.7 样品中Fe~(3+)/Fe~(2+)离子的检测第26-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荧光上转换碳点的制备及其用于血液中铁离子和铜离子的荧光分析第30-39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2.1 药品与仪器第31页
        3.2.2 碳量子点CY-dots的合成第31页
        3.2.3 铁、铜离子的分析第31-32页
        3.2.4 制备条件的优化实验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3.3.1 CY-Cdots的性质第32-33页
        3.3.2 CY-Cdots合成条件的优化第33-34页
        3.3.3 CY-Cdots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第34页
        3.3.4 CY-Cdots检测铁离子和铜离子第34-37页
        3.3.5 CY-Cdots检测铁离子和铜离子的校正曲线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基于姜黄素-酵母黄色荧光碳点的荧光分析技术用于尿液中酪氨酸的检测第39-49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实验部分第39-40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39-40页
        4.2.2 碳量子点(CY-Cdots)的合成第40页
        4.2.3 CY-Cdots对酪氨酸的分析第4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0-48页
        4.3.1 碳量子点(CY-Cdots)检测Tyr第40-42页
        4.3.2 碳量子点(CY-dots)表征第42-44页
        4.3.3 碳量子点(CY-Cdots)荧光反应不同的氨基酸第44-45页
        4.3.4 基于CY-Cdots的荧光性能检测酪氨酸的主要条件的优化第45-46页
        4.3.5 基于CY-Cdots的荧光性能检测酪氨酸第46-47页
        4.3.6 基于CY-Cdots对酪氨酸样品荧光分析第47-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本文总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功能金银纳米簇的医学荧光传感新技术
下一篇:新型过渡金属纳米材料阵列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和传感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