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革命传统教育论文

南京民间抗战纪念的政治学解读(1949-2016)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9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二、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三、研究流程第16-17页
    四、研究创新及不足第17-19页
第一章 南京民间抗战纪念的概述第19-37页
    第一节 民间抗战纪念发展的阶段与趋势第19-29页
        一、民间抗战纪念发展的阶段第20-23页
        二、民间抗战纪念发展的趋势第23-29页
    第二节 民间抗战纪念活动的特征第29-31页
        一、规模小、无固定模式第29-30页
        二、与官方及学术机构的互动第30-31页
        三、与传播媒介的嵌合第31页
    第三节 民间抗战纪念发展的推进因素第31-37页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公民意识的提升第31-32页
        二、民间抗战话语的表达诉求第32-33页
        三、国际上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的影响第33-37页
第二章 南京民间抗战纪念与公民意识的培养第37-47页
    第一节 公民意识的培育途径第37-41页
        一、推进政治民主,扩大社会自治第37-38页
        二、培养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第38-39页
        三、公民教育第39-41页
    第二节 民间抗战纪念与公民意识的提高第41-47页
        一、抗战纪念树立公民主体意识第41-43页
        二、抗战纪念唤起民众责任意识第43-45页
        三、抗战纪念提升社会道德意识第45-47页
第三章 南京民间抗战纪念与公民能力的提升第47-54页
    第一节 公民能力的内涵及培育路径第47-49页
        一、公民能力的基本概念第47-48页
        二、公民能力的培育路径第48-49页
    第二节 民间抗战纪念中公民能力的提升第49-54页
        一、民间抗战纪念促进公民合作能力第49-50页
        二、民间抗战纪念提升公民道德能力第50-51页
        三、民间抗战纪念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第51-54页
第四章 南京民间抗战纪念与国家认同的强化第54-61页
    第一节 抗战纪念塑造民族集体记忆第54-57页
        一、集体记忆的内涵及建构路径第54-56页
        二、纪念活动塑造抗战集体记忆第56-57页
    第二节 民族集体记忆建构国家认同第57-61页
        一、国家认同的获取途径第57-58页
        二、抗战记忆强化国家认同第58-61页
第五章 南京民间抗战纪念的问题与思考第61-67页
    第一节 民间抗战纪念面临的问题第61-64页
        一、民间抗战纪念组织的不足第61-62页
        二、民间抗战纪念发展的困境第62-63页
        三、民间抗战纪念活动的社会响应度不高第63-64页
    第二节 民间抗战纪念的思考第64-67页
        一、民间抗战纪念组织的规范化第64-65页
        二、加强民间抗战纪念与政府、社会的合作第65-66页
        三、借助媒介传播抗战记忆第66-67页
结语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阈下的美日同盟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基层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的实践与完善--以双辽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