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临-哈高速河套段盐渍土概述及类型确定 | 第14-20页 |
2.1 临-哈高速河套段盐渍土分布概况 | 第14页 |
2.2 临-哈高速河套段盐渍土形成的原因 | 第14-15页 |
2.2.1 地理环境 | 第15页 |
2.2.2 水文历史条件 | 第15页 |
2.2.3 人类活动影响 | 第15页 |
2.3 临-哈高速河套段盐渍土对公路工程的危害 | 第15-16页 |
2.3.1 盐胀 | 第15-16页 |
2.3.2 溶蚀 | 第16页 |
2.3.3 翻浆 | 第16页 |
2.3.4 冻胀 | 第16页 |
2.4 临-哈高速河套段盐渍土类别确定 | 第16-20页 |
2.4.1 易溶盐含盐总量测定 | 第16-17页 |
2.4.2 临-哈高速河套段地区盐渍土土样化学成分整理 | 第17-18页 |
2.4.3 临-哈高速河套段地区盐渍土类别确定 | 第18-20页 |
3 临-哈高速河套段地区盐渍土理学力学性质以及路用性能研究 | 第20-28页 |
3.1 临-哈高速河套段地区盐渍土的物理性质 | 第20-23页 |
3.1.1 颗粒组成分析实验 | 第20页 |
3.1.2 天然密度 | 第20-21页 |
3.1.3 天然含水率 | 第21-22页 |
3.1.4 界限含水率试验 | 第22-23页 |
3.2 临-哈河套段盐渍土的力学性质 | 第23-26页 |
3.2.1 击实试验 | 第23-24页 |
3.2.2 压缩性试验 | 第24-26页 |
3.2.3 抗剪强度试验 | 第26页 |
3.3 临-哈高速河套段盐渍土的路用性能研究 | 第26-28页 |
3.3.1 承载比试验 | 第26-28页 |
4 水泥改良盐渍土理学力学性质及路用性能研究 | 第28-41页 |
4.1 水泥改良盐渍土物理性质研究 | 第28-31页 |
4.1.1 水泥改良盐渍土击实试验 | 第28-29页 |
4.1.2 水泥改良盐渍土界限含水率试验 | 第29-31页 |
4.2 水泥改良盐渍土力学性质研究 | 第31-34页 |
4.2.1 水泥改良盐渍土抗剪强度试验 | 第31-32页 |
4.2.2 水泥改良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32-34页 |
4.3 水泥改良盐渍土的路用性能研究 | 第34-41页 |
4.3.1 水泥改良盐渍土承载比试验 | 第34-36页 |
4.3.2 水泥改良盐渍土冻融循环试验 | 第36-39页 |
4.3.3 水泥改良盐渍土冻融循环后试验质量损失试验 | 第39-41页 |
5 水泥改良盐渍土微观强度形成机理探究 | 第41-50页 |
5.1 SEM微观结构获取 | 第41-44页 |
5.1.1 试验方案与方法 | 第41页 |
5.1.2 实验结果整理 | 第41-44页 |
5.2 微观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5.2.1 土体微观结构图像直观分析 | 第44页 |
5.2.2 土体微观结构图像数据提取及分析 | 第44-45页 |
5.3 能谱分析 | 第45-50页 |
5.3.1 试验方案 | 第46页 |
5.3.2 数据收集及整理 | 第46-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