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15页 |
1.1 中国禽业发展现状 | 第8页 |
1.2 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 第8-9页 |
1.2.1 吸收过程 | 第8-9页 |
1.2.2 分子机制方面的探讨 | 第9页 |
1.3 顺式作用元件与转录调控因子 | 第9-10页 |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 第10-13页 |
1.4.1 体外基因扰动试验 | 第10-11页 |
1.4.2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 | 第11-13页 |
1.5 肠上皮细胞IEC的鉴定方法 | 第13-14页 |
1.5.1 形态学鉴定 | 第13页 |
1.5.2 碱性磷酸酶测定 | 第13-14页 |
1.5.3 免疫组化法 | 第14页 |
1.6 本实验研究内容、立项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5-16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15页 |
2.1.2 设备及仪器 | 第15-16页 |
2.1.3 试验试剂 | 第16页 |
2.1.4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16页 |
2.1.5 软件及引物设计 | 第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29页 |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6-17页 |
2.2.2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xa的构建 | 第17-23页 |
2.2.3 原代鸡小肠IEC的鉴定及转染 | 第23-24页 |
2.2.4 鸡小肠IEC总RNA的提取并反转录 | 第24-25页 |
2.2.5 绝对定量标准曲线的制作及表达量的测定 | 第25-28页 |
2.2.6 各基因在不同样品中表达量的测定及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 | 第29-40页 |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1页 |
3.2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3页 |
3.2.1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31页 |
3.2.2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31-32页 |
3.2.3 酶切T5-Cdxa与pcDNA3.1载体,连接转化后鉴定 | 第32-33页 |
3.3 鸡小肠上皮细胞鉴定及表达载体转染 | 第33-35页 |
3.3.1 鸡小肠上皮细胞鉴定 | 第33-34页 |
3.3.2 鸡IEC细胞转染后形态观察 | 第34-35页 |
3.3.3 RNA提取结果 | 第35页 |
3.4 Cdxa绝对定量标准曲线建立及各细胞组中表达量的测定 | 第35-37页 |
3.4.1 绝对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5-36页 |
3.4.2 不同分组中Cdxa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3.5 GLUT2、GLUT5基因在不同细胞组中的表达 | 第37-40页 |
4. 分析讨论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