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体到组的锂电池组均衡策略研究及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均衡电路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2 均衡策略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锂电池原理性分析和均衡判据选取 | 第20-34页 |
2.1 锂电池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1.1 工作特性分析 | 第20-21页 |
2.1.2 锂电池电路模型 | 第21-22页 |
2.2 锂电池组不均衡原理性分析 | 第22-28页 |
2.2.1 锂电池组不均衡现象分析 | 第22-24页 |
2.2.2 锂电池组不均衡原理 | 第24-26页 |
2.2.3 不均衡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 均衡判据的分析和选取 | 第28-33页 |
2.3.1 均衡判据的分析 | 第28-31页 |
2.3.2 均衡判据的选取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均衡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 第34-56页 |
3.1 电池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2 静置条件下开路电压分析 | 第35-37页 |
3.3 放电条件下开路电压分析 | 第37-44页 |
3.3.1 实验条件和方法 | 第37-38页 |
3.3.2 不同放电倍率下开路电压分析 | 第38-39页 |
3.3.3 不同温度下开路电压分析 | 第39-40页 |
3.3.4 放电状态开路电压确定方法 | 第40-44页 |
3.4 充电条件下开路电压分析 | 第44-47页 |
3.4.1 实验条件和方法 | 第44-45页 |
3.4.2 充电状态开路电压确定方法 | 第45-47页 |
3.5 均衡拓扑的分析建模 | 第47-52页 |
3.5.1 反激式变压器工作原理 | 第48-50页 |
3.5.2 均衡拓扑电路的分析建模 | 第50-52页 |
3.6 均衡控制方法 | 第52-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均衡技术的实现 | 第56-73页 |
4.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第56-57页 |
4.2 系统硬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7-62页 |
4.2.1 电源模块设计 | 第57-58页 |
4.2.2 通信模块设计 | 第58-60页 |
4.2.3 参数检测模块设计 | 第60-61页 |
4.2.4 均衡模块设计 | 第61-62页 |
4.3 系统软件功能与实现 | 第62-72页 |
4.3.1 软件整体功能设计 | 第62-64页 |
4.3.2 下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 第64-65页 |
4.3.3 前台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4.3.4 后台程序设计 | 第66-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实验与验证 | 第73-82页 |
5.1 系统整体结构 | 第73页 |
5.2 实验与测试条件 | 第73-74页 |
5.3 参数精度测试分析 | 第74-78页 |
5.3.1 静置条件下电压测试 | 第74-75页 |
5.3.2 电流测试 | 第75页 |
5.3.3 温度测试 | 第75-76页 |
5.3.4 工作条件下电压值确定 | 第76-78页 |
5.4 均衡实验 | 第78-81页 |
5.4.1 均衡状态设定 | 第78页 |
5.4.2 均衡精度比较 | 第78-79页 |
5.4.3 均衡时间比较 | 第79-80页 |
5.4.4 与被动均衡方法的比较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总结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