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简述 | 第10-15页 |
| 1.1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抽水蓄能电厂机组保护国产化 | 第11-12页 |
| 1.4 抽水蓄能电厂机组保护配置与常规水电厂配置的差异 | 第12页 |
| 1.5 深圳蓄能水电厂机组保护配置 | 第12-13页 |
| 1.6 本文所做工作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机组保护配置 | 第15-25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机组主保护设计 | 第15-20页 |
| 2.2.1 发电电动机内部故障类型和数量 | 第15-16页 |
| 2.2.2 机组主保护设计情况 | 第16-20页 |
| 2.3 发电机保护CT、PT接线方式 | 第20-24页 |
| 2.3.1 深蓄发电机保护CT、PT配置 | 第20-22页 |
| 2.3.2 各保护CT、PT使用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机组保护闭锁逻辑 | 第25-46页 |
| 3.1 引言 | 第25页 |
| 3.2 抽蓄机组工况 | 第25-34页 |
| 3.2.1 换相 | 第25页 |
| 3.2.2 发电运行工况 | 第25-26页 |
| 3.2.3 发电调相工况 | 第26-27页 |
| 3.2.4 发电启动工况 | 第27-28页 |
| 3.2.5 水泵运行工况 | 第28-29页 |
| 3.2.6 水泵调相工况 | 第29-30页 |
| 3.2.7 被拖动运行工况 | 第30-31页 |
| 3.2.8 拖动工况 | 第31-32页 |
| 3.2.9 电气制动工况 | 第32-33页 |
| 3.2.10 断路器分闸状态 | 第33-34页 |
| 3.3 抽蓄工况不同电气量特征及各保护闭锁逻辑 | 第34-45页 |
| 3.3.1 完全纵差保护、裂相横差保护 | 第34页 |
| 3.3.2 单元件横差保护 | 第34-35页 |
| 3.3.3 复合电压过流保护 | 第35页 |
| 3.3.4 定子过负荷保护 | 第35-36页 |
| 3.3.5 转子表层负序过负荷保护 | 第36页 |
| 3.3.6 失磁保护 | 第36页 |
| 3.3.7 失步保护 | 第36-37页 |
| 3.3.8 过电压保护 | 第37页 |
| 3.3.9 低电压保护 | 第37页 |
| 3.3.10 过频保护 | 第37-38页 |
| 3.3.11 低频保护 | 第38页 |
| 3.3.12 过激磁保护 | 第38页 |
| 3.3.13 低功率保护 | 第38-39页 |
| 3.3.14 逆功率保护 | 第39页 |
| 3.3.15 低频完全纵差保护 | 第39-40页 |
| 3.3.16 低频过流保护 | 第40页 |
| 3.3.17 低频零序电压保护 | 第40-41页 |
| 3.3.18 常规定子接地保护(基波零序电压保护和三次谐波定子接地保护) | 第41页 |
| 3.3.19 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 | 第41-42页 |
| 3.3.20 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 第42-43页 |
| 3.3.21 电压相序保护 | 第43页 |
| 3.3.22 电流不平衡保护 | 第43页 |
| 3.3.23 断路器失灵保护 | 第43-44页 |
| 3.3.24 所有保护闭锁汇总表 | 第44-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深蓄机组保护优化研究 | 第46-64页 |
| 4.1 引言 | 第46页 |
| 4.2 保护出口方式优化 | 第46-49页 |
| 4.2.1 采用硬件矩阵方式 | 第46-48页 |
| 4.2.2 采用软矩阵方式 | 第48-49页 |
| 4.3 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及优化 | 第49-52页 |
| 4.3.1 工况重叠问题 | 第49-51页 |
| 4.3.2 工况重叠问题的优化 | 第51-52页 |
| 4.4 闭锁逻辑优化 | 第52-53页 |
| 4.4.1 基波零序电压保护闭锁逻辑优化 | 第52页 |
| 4.4.2 低电压保护与低频保护闭锁逻辑优化 | 第52页 |
| 4.4.3 断路器失灵保护闭锁逻辑优化 | 第52页 |
| 4.4.4 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电流判据闭锁逻辑优化 | 第52-53页 |
| 4.4.5 闭锁逻辑优化原则 | 第53页 |
| 4.5 保护闭锁逻辑校验切换工况方法优化 | 第53-57页 |
| 4.5.1 目前已有的方法 | 第53-54页 |
| 4.5.2 优化后的方法 | 第54-57页 |
| 4.5.3 优化后的优势 | 第57页 |
| 4.6 基于柔性光学CT的发电机保护 | 第57-63页 |
| 4.6.1 柔性光学CT原理 | 第59页 |
| 4.6.2 总体方案 | 第59-61页 |
| 4.6.3 关键技术 | 第61-63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