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大陆与台湾地区公益基金会治理比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7页
        1.3.1 公益基金会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2 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3 研究综述小结第16-17页
    1.4 研究路线、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路线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0-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3页
        2.1.1 公益第20页
        2.1.2 基金会第20-22页
        2.1.3 治理第22页
        2.1.4 公益基金会治理第22-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8页
        2.2.1 委托—代理理论第23-26页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6-28页
第3章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比较分析第28-48页
    3.1 两岸公益基金会的发展与分类第28-32页
        3.1.1 两岸公益基金会的发展简介第28-30页
        3.1.2 两岸公益基金会的分类第30-32页
    3.2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结构比较第32-42页
        3.2.1 理事会(董事会)第34-37页
        3.2.2 办事机构第37-39页
        3.2.3 监事会(监察人会议)第39-42页
    3.3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机制比较第42-48页
        3.3.1 激励机制第42-44页
        3.3.2 决策机制第44-45页
        3.3.3 监督机制第45-48页
第4章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实践的比较分析第48-81页
    4.1 公益基金会治理评价方法和意义第48-50页
        4.1.1 公益基金会治理评价的意义第48页
        4.1.2 公益基金会治理评价方法第48-50页
    4.2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第50-64页
        4.2.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第50-51页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51-54页
        4.2.3 层级性评价指标的构建第54-56页
        4.2.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56-62页
        4.2.5 评价指标计分方法和数据获取第62-64页
    4.3 基于评价方法的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对比实例第64-81页
        4.3.1 评价问卷设计第64页
        4.3.2 评价过程第64-66页
        4.3.3 评价结果第66-81页
第5章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对比的启示与建议第81-93页
    5.1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对比的总结与启示第81-85页
        5.1.1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的法律规范第81-82页
        5.1.2 两岸公益基金会的治理结构第82-83页
        5.1.3 两岸公益基金会的治理机制第83-85页
        5.1.4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对比的启示第85页
    5.2 完善大陆公益基金会治理的建议第85-93页
        5.2.1 完善大陆公益基金会治理的法律规范第85-86页
        5.2.2 完善大陆公益基金会的治理结构第86-87页
        5.2.3 优化公益基金会的治理机制第87-93页
结论第93-95页
    研究总结第93-94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致谢第98-99页
附录A 判断矩阵表及计算结果(单位专家)第99-108页
附录B 两岸公益基金会治理评价问卷说明表第108-115页
附录C 公益基金会治理评价问卷第115-120页
附录D 公益基金会访谈提纲第120-122页
附录E 个案访谈情况第122-12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警部队基层党支部建设研究
下一篇: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