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3页 |
1.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C型臂名称的来源及其分类 | 第10-11页 |
1.1.3 生产C型臂设备的国内外厂家 | 第11页 |
1.1.4 国产C臂设备的走势及其应用 | 第11-12页 |
1.1.5 国内外目前C型臂设备图片 | 第12-13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6页 |
1.2.1 本课题的来源 | 第13页 |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3 本课题研究的C型臂X射线机介绍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新产品开发流程 | 第19-23页 |
2.1 现有的产品设计流程图 | 第19-20页 |
2.2 本课题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图的优点 | 第20-21页 |
2.3 本课题产品开发流程介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制定C型臂X射线机结构方案 | 第23-49页 |
3.1 C型臂X射线机整机设计原则 | 第23页 |
3.2 C型臂X射线机大、小C型臂的选材设计思路 | 第23-27页 |
3.2.1 设计背景 | 第23页 |
3.2.2 C型臂材料选择 | 第23-27页 |
3.3 运用TRIZ理论解决大、小C臂的运动方案 | 第27-42页 |
3.3.1 TRIZ理论简介 | 第27页 |
3.3.2 TRIZ的发展历程 | 第27页 |
3.3.3 TRIZ有关发明问题级别的划分 | 第27-28页 |
3.3.4 发明级别与TRIZ的适用范围 | 第28页 |
3.3.5 TRIZ内容体系组成部分 | 第28-30页 |
3.3.6 TRIZ理论在大、小C臂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3.3.7 TRIZ理论软件Pro/Innovator在大、小C臂方案中的运用 | 第31-42页 |
3.4 大、小C臂端影像增强器运动方案 | 第42页 |
3.5 旋转运动机构方案拟定 | 第42-43页 |
3.6 十字臂水平运动方案拟定 | 第43-44页 |
3.7 摆动的运动方案拟定 | 第44-45页 |
3.8 升降机构运动方案拟定 | 第45-46页 |
3.9 底盘行走系统方案拟定 | 第46-47页 |
3.10 整机方案外形图 | 第47-48页 |
3.11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核心零部件设计计算 | 第49-65页 |
4.1 伺服电机的选择 | 第49-51页 |
4.1.1 电机的选择原理介绍 | 第49-50页 |
4.1.2 参数选择 | 第50-51页 |
4.2 轴承的分析计算 | 第51-54页 |
4.2.1 深沟球轴承的计算选择 | 第51页 |
4.2.2 转台轴承的计算选择 | 第51-54页 |
4.3 同步带的设计计算 | 第54-56页 |
4.3.1 小C驱动同步带计算 | 第54-55页 |
4.3.2 计算出大C臂的中心距 | 第55-56页 |
4.4 偏心增力机构计算 | 第56-59页 |
4.4.1 夹紧力的计算 | 第56-57页 |
4.4.2 圆偏心角的夹紧力()计算 | 第57-58页 |
4.4.3 夹紧行程的选择 | 第58-59页 |
4.5 C型臂接触应力计算 | 第59-61页 |
4.6 蜗轮蜗杆设计计算 | 第61-62页 |
4.6.1 选择蜗轮传动类型及其材料 | 第61-62页 |
4.6.2 蜗轮传动计算 | 第62页 |
4.7 底盘行走机构设计 | 第62-63页 |
4.8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C型臂X射线机的主要部件有限元分析 | 第65-75页 |
5.1 SolidWorks软件介绍 | 第65-66页 |
5.2 C臂的有限元分析 | 第66-72页 |
5.2.1 引言 | 第66-67页 |
5.2.2 优化设计 | 第67页 |
5.2.3 C臂的有限元分析 | 第67-72页 |
5.2.4 优化 | 第72页 |
5.3 小结 | 第72-75页 |
第六章C型臂X射线机平衡性分析 | 第75-81页 |
6.1 引言 | 第75页 |
6.2 添加配重方案 | 第75页 |
6.3 实际模型重心分析 | 第75-80页 |
6.3.1 本设备重心模拟简图 | 第75-76页 |
6.3.2 几种极限工况下设备重心有限元计算 | 第76-80页 |
6.4 小结 | 第80-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就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