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法律传播概述 | 第9-14页 |
1.1 法律传播的涵义 | 第9-10页 |
1.1.1 法律的定义 | 第9页 |
1.1.2 传播的定义 | 第9页 |
1.1.3 法律与传播的关系 | 第9-10页 |
1.1.4 法律传播的定义 | 第10页 |
1.2 法律传播的方式和路径 | 第10-14页 |
1.2.1 法律传播的方式 | 第10-11页 |
1.2.2 法律传播的路径 | 第11-14页 |
2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缺失及法律传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4-21页 |
2.1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缺失的表现 | 第14-17页 |
2.1.1 农民的法律知识十分匾乏 | 第14-15页 |
2.1.2 农民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 | 第15页 |
2.1.3 农民的权利意识十分淡薄 | 第15-16页 |
2.1.4 农民心中法律权威感的丧失 | 第16-17页 |
2.2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17-19页 |
2.2.1 深受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2 深受农村特有的熟人社会的影响 | 第18页 |
2.2.3 深受我国农村社会民间法的影响 | 第18页 |
2.2.4 深受农村司法不公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5 深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 | 第19页 |
2.3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2.3.1 注重法律知识传播,忽视法律价值传播 | 第20页 |
2.3.2 注重形式上做文章,忽视传播的效果 | 第20页 |
2.3.3 受众面不平衡,无法做到全覆盖 | 第20-21页 |
3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1-27页 |
3.1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3.1.1 摒弃封建传统的需要 | 第21页 |
3.1.2 抵制宗族权威的需要 | 第21-22页 |
3.1.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 第22页 |
3.1.4 维护农民权利的需要 | 第22-23页 |
3.1.5 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需要 | 第23页 |
3.1.6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23-24页 |
3.1.7 促进农村法治建设的需要 | 第24页 |
3.2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3.2.1 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 第24页 |
3.2.2 新媒体技术在农村的逐步普及 | 第24-25页 |
3.2.3 农民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 | 第25页 |
3.2.4 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 | 第25页 |
3.3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意义 | 第25-27页 |
3.3.1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 第26页 |
3.3.2 有利于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 | 第26页 |
3.3.3 有利于农村社会法治的建设 | 第26-27页 |
4 加强农村社会法律传播,促进农村法治建设 | 第27-37页 |
4.1 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困境 | 第27-30页 |
4.1.1 我国农村法律运作环节上的困境 | 第27-28页 |
4.1.2 农民法治意识培育上的困境 | 第28-29页 |
4.1.3 农村普法教育实效上的困境 | 第29页 |
4.1.4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的困境 | 第29-30页 |
4.2 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价值考量 | 第30-32页 |
4.2.1 实用性原则 | 第30-31页 |
4.2.2 贴近性原则 | 第31页 |
4.2.3 可读性原则 | 第31页 |
4.2.4 时新性原则 | 第31-32页 |
4.3 加强法律传播,促进农村法治建设 | 第32-37页 |
4.3.1 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内容选择 | 第32-33页 |
4.3.2 农村社会法律传播的形式选择 | 第33-34页 |
4.3.3 加强农村社会法律传播,促进农村法治建设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