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依据 | 第16-24页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思想 | 第16-19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 | 第16页 |
2.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2.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 第19-22页 |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 第19-21页 |
2.2.2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 第21-22页 |
2.3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启示 | 第22-24页 |
2.3.1 发展生态农业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思想 | 第22页 |
2.3.2 发展生态农业应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 第22-23页 |
2.3.3 发展生态农业应真正体现生态理念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40页 |
3.1 邯郸市区域发展概况 | 第24页 |
3.2 邯郸市农业发展水平 | 第24-27页 |
3.2.1 邯郸市的农业生产总值 | 第24-25页 |
3.2.2 邯郸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 第25-26页 |
3.2.3 邯郸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 第26页 |
3.2.4 邯郸市的农业劳动者素质水平 | 第26-27页 |
3.3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第27-39页 |
3.3.1 邯郸市生态农业资源禀赋 | 第27-28页 |
3.3.2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8-36页 |
3.3.3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36-38页 |
3.3.4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归因 | 第38-39页 |
3.4 邯郸市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实现生态转型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构建 | 第40-49页 |
4.1 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鸡泽县辣椒产业为例 | 第40-42页 |
4.1.1 打造无公害辣椒种植基地 | 第41页 |
4.1.2 发展辣椒与洋葱套种技术 | 第41-42页 |
4.1.3 建设示范性套种园区 | 第42页 |
4.2 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馆陶县蛋鸡产业为例 | 第42-45页 |
4.2.1 构建蛋鸡粪循环利用模式 | 第44-45页 |
4.2.2 扩大蛋鸡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规模 | 第45页 |
4.3 大规模多元化复合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魏县鸭梨产业为例 | 第45-49页 |
4.3.1 实施质量型生态种植 | 第46-47页 |
4.3.2 实施龙头产品多样化战略 | 第47-48页 |
4.3.3 实施鸭梨名牌营销策略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保障机制 | 第49-52页 |
5.1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制度保障 | 第49-50页 |
5.1.1 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 第49页 |
5.1.2 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 第49-50页 |
5.1.3 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发展的环保制度 | 第50页 |
5.2 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产业保障 | 第50-52页 |
5.2.1 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资源配置 | 第50页 |
5.2.2 推进生态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 | 第50页 |
5.2.3 提升生态农业的品牌效应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