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风致振动中的混沌现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桥梁风工程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2 混沌理论发展以及应用 | 第11-12页 |
1.2 桥梁风致振动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桥梁结构的颤振 | 第12-13页 |
1.2.2 桥梁结构的涡振 | 第13-15页 |
1.2.3 桥梁结构的抖振 | 第15页 |
1.2.4 桥梁结构的驰振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风致振动的数学模型及两个混沌特征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倍周期分叉和蝴蝶效应理论简介 | 第17-20页 |
2.2.1 倍周期分叉 | 第17-19页 |
2.2.2 蝴蝶效应 | 第19-20页 |
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4 系统的倍周期分叉 | 第21-24页 |
2.5 系统的蝴蝶效应 | 第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两种典型桥梁断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 第26-43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6-32页 |
3.1.1 闭口断面 | 第26-29页 |
3.1.2 开口断面 | 第29-32页 |
3.2 试验概况 | 第32-34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4-42页 |
3.3.1 闭口断面 | 第34-38页 |
3.3.2 开口断面 | 第38-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风洞试验中的混沌现象 | 第43-71页 |
4.1 混沌状态的判别方法 | 第43-46页 |
4.1.1 直观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4.1.2 定量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4.2 相空间重构 | 第46-49页 |
4.3 李亚诺普夫指数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4.4 MATLAB计算程序 | 第50-53页 |
4.5 李亚诺普夫指数计算结果 | 第53-69页 |
4.5.1 颤振 | 第53-61页 |
4.5.2 涡振 | 第61-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风致振动中混沌现象的影响因素 | 第71-76页 |
5.1 结构阻尼比 | 第71-72页 |
5.1.1 颤振 | 第71-72页 |
5.1.2 涡振 | 第72页 |
5.2 质量 | 第72-74页 |
5.2.1 颤振 | 第73页 |
5.2.2 涡振 | 第73-74页 |
5.3 风速与风攻角 | 第74-75页 |
5.3.1 颤振 | 第74-75页 |
5.3.2 涡振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6-78页 |
1.研究内容的总结 | 第76页 |
2.研究内容的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