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 | 第10-14页 |
1.2.1 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的基本特点 | 第11-12页 |
1.2.2 试验系统构建 | 第12-13页 |
1.2.3 试验分类 | 第13-14页 |
1.3 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的研究进展 | 第14-26页 |
1.3.1 数值积分算法 | 第15-19页 |
1.3.2 迟滞补偿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 | 第19-23页 |
1.3.3 试验应用 | 第23-26页 |
1.4 调谐液体阻尼器 | 第26-28页 |
1.4.1 数值分析 | 第27页 |
1.4.2 试验研究 | 第27-28页 |
1.4.3 工程应用 | 第28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28-31页 |
1.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29页 |
1.5.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2章 基于离散控制理论发展一族双显式算法 | 第31-59页 |
2.1 引论 | 第31-32页 |
2.2 离散控制理论 | 第32-34页 |
2.2.1 离散传递函数与极点映射法 | 第32-33页 |
2.2.2 稳定性判别与根轨迹法 | 第33-34页 |
2.3 一族双显式算法的推导过程 | 第34-37页 |
2.3.1 极点映射法 | 第35-36页 |
2.3.2 特征值映射法 | 第36-37页 |
2.3.3 非线性多自由度系统的积分过程 | 第37页 |
2.4 数值特性 | 第37-47页 |
2.4.1 精度分析 | 第37-39页 |
2.4.2 稳定性分析 | 第39-47页 |
2.4.3 数值特性小结 | 第47页 |
2.5 算例验证 | 第47-57页 |
2.5.1 线弹性结构 | 第47-49页 |
2.5.2 刚度非线性结构 | 第49-53页 |
2.5.3 阻尼非线性结构 | 第53-5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3章 新算法在实时耦联动力试验中的稳定性分析 | 第59-81页 |
3.1 引论 | 第59页 |
3.2 分析模型和方法 | 第59-61页 |
3.3 无迟滞条件下的稳定分析 | 第61-63页 |
3.4 纯迟滞条件下的稳定分析 | 第63-67页 |
3.4.1 失稳稳态与稳定极限分析 | 第64-65页 |
3.4.2 参数分析 | 第65-67页 |
3.5 补偿条件下的稳定分析 | 第67-72页 |
3.5.1 失稳模态与稳定极限分析 | 第68-70页 |
3.5.2 参数分析 | 第70-72页 |
3.6 稳定性分析的试验验证 | 第72-8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调谐液体阻尼器的减震性能研究 | 第81-114页 |
4.1 引论 | 第81-82页 |
4.2 试验设计 | 第82-87页 |
4.2.1 试验思路 | 第82-83页 |
4.2.2 反馈力测量 | 第83-85页 |
4.2.3 输入地震荷载 | 第85-87页 |
4.3 试验系统验证 | 第87-94页 |
4.3.1 刚架结构参数识别 | 第87-89页 |
4.3.2 基于常规振动台的 TLD 减震试验 | 第89-92页 |
4.3.3 基于 RTDHT 的 TLD 减震试验 | 第92-94页 |
4.4 不同楼层实际结构的减震效果对比 | 第94-104页 |
4.4.1 相似比尺以及模型参数 | 第94-96页 |
4.4.2 试验结果 | 第96-104页 |
4.5 关键参数对于 TLD 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4.5.1 质量比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4.5.2 结构阻尼比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114-11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