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第一部分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性评价及患者对再同步化治疗的反应类型 | 第20-35页 |
背景 | 第20-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 | 第22-26页 |
讨论 | 第26-30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第二部分 神经内分泌激素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的预测价值 | 第35-49页 |
背景 | 第35-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4页 |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临床意义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第三部分 QRS间期的变化与心脏机械重塑的关系 | 第49-64页 |
背景 | 第49-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 | 第51-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四部分 QRS碎裂的变化与CRT的治疗反应性 | 第64-75页 |
背景 | 第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结果 | 第65-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72页 |
结论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心脏逆重塑 | 第75-93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