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15页 |
1.4 小结 | 第15-17页 |
2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系统基本原理及组成 | 第17-21页 |
2.1 辐射供冷系统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 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2.3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系统组成及结构 | 第19-20页 |
2.4 小结 | 第20-21页 |
3 两个末端温度以及送风回路解耦方案设计 | 第21-31页 |
3.1 概述 | 第21页 |
3.2 耦合对象分析 | 第21-23页 |
3.2.1 室外环境突变情况下,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分析 | 第22页 |
3.2.2 室内人数突变情况下,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分析 | 第22-23页 |
3.3 常用解耦方法介绍 | 第23-28页 |
3.3.1 对角矩阵解耦法 | 第24-26页 |
3.3.2 前馈补偿解耦法 | 第26-27页 |
3.3.3 反馈解耦控制 | 第27-28页 |
3.4 辐射供冷与新风系统系统解耦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3.5 小结 | 第30-31页 |
4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1-47页 |
4.1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 第31-32页 |
4.1.1 机理分析法 | 第31-32页 |
4.1.2 测试分析方法 | 第32页 |
4.1.3 仿真和其他方法 | 第32页 |
4.2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 第32-39页 |
4.2.1 变风量空调系统结构 | 第33页 |
4.2.2 冷冻水流量A——辐射冷板温度控制回路的机理分析 | 第33-35页 |
4.2.3 冷冻水流量B——送风温度控制回路的机理分析 | 第35-37页 |
4.2.4 新风量——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回路的机理分析 | 第37-38页 |
4.2.5 传递函数矩阵 | 第38-39页 |
4.3 系统辨识简介 | 第39-41页 |
4.4 确定传递函数的特性参数 | 第41-46页 |
4.4.1 冷冻水流量A——辐射冷板温度控制回路参数辨识 | 第41-43页 |
4.4.2 冷冻水流量B——送风温度控制回路中参数辨识 | 第43-45页 |
4.4.3 新风量——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回路中参数辨识 | 第45-46页 |
4.5 小结 | 第46-47页 |
5 无模型自适应解耦控制的方案设计 | 第47-61页 |
5.1 无数学模型的控制系统概述 | 第47-49页 |
5.2 几种典型的无数学模型的控制算法 | 第49-53页 |
5.2.1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 | 第49-50页 |
5.2.2 学习控制 | 第50-51页 |
5.2.3 专家控制 | 第51-52页 |
5.2.4 神经网络控制 | 第52-53页 |
5.3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及设计 | 第53-58页 |
5.3.1 泛模型及其表达形式 | 第53-55页 |
5.3.2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的基本形式 | 第55-56页 |
5.3.3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的一般形式 | 第56-57页 |
5.3.4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一般形式中参数的意义 | 第57-58页 |
5.4 变风量空调系统解耦控制网络设计 | 第58-59页 |
5.5 小结 | 第59-61页 |
6 Simulink仿真 | 第61-81页 |
6.1 仿真工具简介 | 第61-62页 |
6.2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第62-77页 |
6.2.1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系统未解耦时系统响应特性 | 第62-64页 |
6.2.2 当室内人员数量突然增加时,复合系统解耦前后仿真模拟 | 第64-69页 |
6.2.3 当室外环境温度发生显著升高时,复合系统解耦前后仿真模拟 | 第69-73页 |
6.2.4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系统两种解耦控制前后系统响应特性 | 第73-77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6.3.1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系统未解耦时系统响应分析 | 第77-78页 |
6.3.2 当室内人员数量突然增加时,复合系统解耦前后仿真模拟 | 第78页 |
6.3.3 当室外环境温度发生显著升高时,复合系统解耦前后仿真模拟 | 第78-79页 |
6.3.4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复合空调系统两种解耦控制前后系统响应特性 | 第79-80页 |
6.4 小结 | 第80-81页 |
7 总结 | 第81-83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81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81页 |
7.3 论文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