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三硝基甲苯(TNT)废水的概述 | 第11-13页 |
| ·三硝基甲苯(TNT)的性质 | 第11页 |
| ·TNT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 ·物理方法 | 第11-12页 |
| ·化学方法 | 第12-13页 |
| ·生化方法 | 第13页 |
| ·分子印迹的概述 | 第13-14页 |
| ·分子印迹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 ·分子印迹的原理 | 第14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4页 |
| ·分子印迹的应用 | 第14-15页 |
| ·色谱分析 | 第14-15页 |
| ·固相萃取 | 第15页 |
| ·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案 | 第17-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 ·化学试剂 | 第17-18页 |
|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 ·实验装置图 | 第19页 |
| ·样品表征 | 第19-20页 |
| ·红外吸收(IR)光谱分析 | 第19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 第19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19-20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0页 |
| ·接枝度的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 ·TNT标准工作曲线的测定 | 第22-23页 |
|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23页 |
| ·等温吸附线的测定 | 第23-24页 |
| ·吸附材料对TNT的重复使用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 3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粉体及表征 | 第25-32页 |
| ·实验 | 第25-26页 |
|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 ·溶胶-凝胶法原理 | 第25-26页 |
| ·各因素对凝胶速度的影响 | 第26-29页 |
| ·无水乙醇加入量对凝胶速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冰乙酸加入量对凝胶速率的影响 | 第27页 |
| ·浓盐酸滴加量对凝胶速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去离子水加入量对凝胶速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样品的表征与分析 | 第29-31页 |
| ·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9-30页 |
| ·XRD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吸附材料PEI/TiO_2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44页 |
| ·吸附材料PEI/TiO_2的制备 | 第32-33页 |
| ·钛胶的活化 | 第32页 |
| ·活化钛胶的氯丙基化 | 第32-33页 |
| ·钛胶表面键联PEI | 第33页 |
| ·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 | 第33页 |
| ·样品的红外表征 | 第33-35页 |
| ·接枝前后吸附材料的红外表征 | 第34页 |
| ·印迹前后吸附材料的红外表征 | 第34-35页 |
| ·印迹聚合物的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 ·溶剂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35-36页 |
| ·PEI/TiO_2质量比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吸附材料PEI/TiO_2接枝度的测定 | 第38-40页 |
| ·氢氧化钠和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38-40页 |
| ·接枝度的测定结果 | 第40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接枝率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 ·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5 印迹吸附材料IMP—PEI/TiO_2吸附性能的测定 | 第44-54页 |
| ·TNT标准工作曲线的测定 | 第44-45页 |
|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 第44页 |
|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4-45页 |
| ·吸附材料IMP—PEI/TiO_2吸附性能的考察 | 第45-50页 |
|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45-46页 |
| ·等温吸附曲线 | 第46-48页 |
|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吸附前后IMP—PEI/TiO_2的红外表征 | 第49-50页 |
| ·吸附材料IMP—PEI/TiO_2脱附性能的考察 | 第50-52页 |
| ·脱洗试剂选择的机理 | 第50页 |
| ·洗脱机理 | 第50-51页 |
| ·重复使用性能的考察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