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热舒适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热舒适研究 | 第10-12页 |
1.3.2 校园建筑热环境研究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热舒适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热舒适理论 | 第17-19页 |
2.1.1 热感觉和热舒适 | 第17页 |
2.1.2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 | 第17-18页 |
2.1.3 人体的热舒适方程 | 第18-19页 |
2.2 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2.2.1 环境因素 | 第19-20页 |
2.2.2 个体因素 | 第20-23页 |
2.2.3 其他因素 | 第23页 |
2.3 热舒适评价指标 | 第23-25页 |
2.3.1 PMV‐PPD 指标 | 第23-24页 |
2.3.2 其他评价指标 | 第24-25页 |
2.4 热舒适评价标准 | 第25-27页 |
2.4.1 ASHRAE 标准 | 第25页 |
2.4.2 CBISE 标准 | 第25页 |
2.4.3 ISO7730 标准 | 第25页 |
2.4.4 中国标准 | 第25-27页 |
3 学生宿舍空调工况热环境现场研究方案设计 | 第27-33页 |
3.1 研究对象选择 | 第27-2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3.2.1 问卷调查 | 第28-30页 |
3.2.2 现场实测 | 第30-32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4 夏季学生宿舍空调工况热环境状况 | 第33-55页 |
4.1 重庆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 第33页 |
4.2 夏季热环境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3-47页 |
4.2.1 基本情况调查 | 第33-35页 |
4.2.2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35-47页 |
4.3 夏季热环境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4.4 夏季宿舍热环境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5 冬季学生宿舍空调工况热环境状况 | 第55-67页 |
5.1 冬季热环境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5.2 冬季热环境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5.3 冬季宿舍热环境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6 学生宿舍热环境模拟分析 | 第67-85页 |
6.1 CFD 模拟的基础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67-70页 |
6.1.1 CFD 简介 | 第67页 |
6.1.2 CFD 模拟基本理论 | 第67-69页 |
6.1.3 FLUENT 软件介绍 | 第69-70页 |
6.2 CFD 对夏、冬季空调工况宿舍热环境的模拟 | 第70-84页 |
6.2.1 方案简介 | 第70-71页 |
6.2.2 模型简化 | 第71-74页 |
6.2.3 夏季空调工况宿舍房间热环境模拟 | 第74-79页 |
6.2.4 冬季空调工况宿舍房间热环境模拟 | 第79-84页 |
6.3 现场实测与模拟分析对比 | 第84-85页 |
7 学生宿舍空调能耗分析 | 第85-91页 |
7.1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 第85-88页 |
7.1.1 室外热环境与空调能耗的关系分析 | 第85-86页 |
7.1.2 室内初始热环境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测试分析 | 第86-87页 |
7.1.3 空调设定温度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测试 | 第87-88页 |
7.1.4 门窗开启情况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测试 | 第88页 |
7.2 空调节能建议措施 | 第88-9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1-95页 |
8.1 结论 | 第91-92页 |
8.2 展望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 | 第101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1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