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页
        1.3.1 理论研究意义第17页
        1.3.2 实践研究意义第17页
    1.4 研究内容、创新及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创新之处第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阐述第19-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城市交通第19页
        2.1.2 城市交通治理第19-20页
        2.1.3 城市交通拥堵第20页
    2.2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常规治理模式第20-21页
        2.2.1 城市交通拥堵的产生第20-21页
        2.2.2 城市交通拥堵的常规治理模式第21页
    2.3 本文的理论分析视角——协同治理理论第21-26页
        2.3.1 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第21-22页
        2.3.2 协同治理主体权责划分第22-23页
        2.3.4 协同治理实现路径第23-24页
        2.3.5 协同治理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适应性分析第24-26页
第三章 南宁市交通拥堵现状以及成因分析第26-36页
    3.1 南宁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后果第26-28页
        3.1.1 交通拥堵的现状第26-28页
        3.1.2 交通拥堵的后果第28页
    3.2 南宁市交通拥堵成因浅析第28-36页
        3.2.1 管理观念及管理模式落后第29-30页
        3.2.2 治理主体单一第30-31页
        3.2.3 制度不健全第31页
        3.2.4 规划及建设缺少科学统筹第31-34页
        3.2.5 文明交通意识薄弱第34-36页
第四章 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南宁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建议第36-50页
    4.1 政府部门转变治理理念第36页
        4.1.1 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第36页
        4.1.2 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转变第36页
    4.2 明晰各治理主体权责第36-37页
        4.2.1 政府部门权责的界定第37页
        4.2.2 社会组织权责的界定第37页
        4.2.3 公众权责的界定第37页
    4.3 完善参与机制及提升主体参与能力第37-40页
        4.3.1 建立协同治理参与机制路径第37-39页
        4.3.2 培养各主体的治理能力第39-40页
    4.4 提升治理效率第40-50页
        4.4.1 推进“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第40-41页
        4.4.2 选择交通集约化的发展战略第41-46页
        4.4.3 限制汽车保有量第46-47页
        4.4.4 加强停车规划及管理第47-48页
        4.4.5 提升交通信息化建设水平第48-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