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页 |
1.2.1 宗教场所与宗教旅游场所 | 第9页 |
1.2.2 可达性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3.1 国外宗教旅游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2 国内宗教旅游研究进展及内容 | 第10-14页 |
2 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14页 |
2.2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4 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3 江西省宗教场所空间结构 | 第18-28页 |
3.1 宗教场所空间分布 | 第18-23页 |
3.1.1 空间差异 | 第18-21页 |
3.1.2 网络维度分析 | 第21-23页 |
3.2 宗教场所分布特征 | 第23-26页 |
3.2.1 宗教场所与地形变化 | 第23-24页 |
3.2.2 宗教场所与水网环境 | 第24页 |
3.2.3 宗教场所与人口密度 | 第24-25页 |
3.2.4 宗教场所与交通条件 | 第25-26页 |
3.3 小结 | 第26-28页 |
4 江西省宗教场所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 第28-37页 |
4.1 开发潜力评价体系 | 第28-32页 |
4.1.1 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4.1.2 层次熵模型确定指标权重 | 第29-31页 |
4.1.3 模糊评价模型 | 第31-32页 |
4.2 开发潜力评价 | 第32-35页 |
4.2.1 评价结果 | 第32-34页 |
4.2.2 区域潜力值 | 第34-35页 |
4.3 小结 | 第35-37页 |
5 江西省宗教旅游场所开发适宜性评价 | 第37-47页 |
5.1 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9页 |
5.1.1 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37页 |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39页 |
5.2 可达性分析 | 第39-40页 |
5.3 适宜性评价模型 | 第40页 |
5.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5.4.1 评价结果 | 第40-43页 |
5.4.2 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5.5 开发建议 | 第44-45页 |
5.5.1 积极开发高适宜性宗教旅游场所 | 第44页 |
5.5.2 重点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宗教旅游场所 | 第44-45页 |
5.5.3 与经济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宗教旅游场所 | 第45页 |
5.5.4 暂缓开发低适宜性宗教旅游场所 | 第45页 |
5.6 小结 | 第45-47页 |
6 结语 | 第47-4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