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7页 |
·水污染 | 第11页 |
·印染废水 | 第11页 |
·印染废水的处理 | 第11-12页 |
·当前中国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及面临的问题 | 第12-13页 |
·微生物对染料降解的研究 | 第13-14页 |
·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进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目前常见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14-15页 |
·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进化 | 第15-18页 |
·目前环境微生物生态分析方法 | 第18-26页 |
·核酸杂交法 | 第19页 |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 | 第19-25页 |
·基因芯片(Microarray) | 第25-26页 |
·宏蛋白质组学(Metap-roteomics) | 第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 | 第27-35页 |
·引言 | 第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设计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 | 第28页 |
·水质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印染废水水质 | 第2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9-34页 |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监测 | 第29-33页 |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的整体处理效果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印染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丰度动力学进化 | 第35-45页 |
·引言 | 第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9页 |
·样品简介 | 第35-36页 |
·可培养微生物的计数 | 第36-37页 |
·微生物菌群的定量分析(Q-PCR) | 第37-3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9-43页 |
·可培养微生物丰度的动力学进化 | 第39-40页 |
·基于 Q-PCR 的微生物丰度的动力学进化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RCR-DGGE 分析细菌、真菌、古菌的群落进化 | 第45-67页 |
·引言 | 第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51页 |
·活性污泥样品总 DNA 的提取 | 第45页 |
·引物及反应条件 | 第45-47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47-49页 |
·克隆操作 | 第49-51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1-65页 |
·活性污泥总 DNA 提取及 PCR 扩增结果 | 第51页 |
·基于 PCR-DGGE 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进化 | 第51-60页 |
·基于 PCR-DGGE 的群落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60-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T-RFLP 分析细菌、真菌、古菌的群落进化 | 第67-91页 |
·引言 | 第6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7-69页 |
·引物及限制性内切酶 | 第67-68页 |
·T-RFLP 操作 | 第68-6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9-86页 |
·T-RFLP 指纹图谱的分析 | 第69-73页 |
·基于 T-RFLP 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进化分析 | 第73-77页 |
·基于 T-RFLP 的微生物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 第77-86页 |
·微生物群落进化 DGGE 与 T-RFLP 分析对比 | 第86-89页 |
·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研究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5页 |
附录 T-RFLP 图谱 | 第10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