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冻融机理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再生混凝土的冻融试验研究 | 第13-15页 |
1.2.3 混凝土构件的冻融试验研究 | 第15-16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试验概况 | 第17-2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试验原材料 | 第17-21页 |
2.2.1 水泥 | 第17页 |
2.2.2 细骨料 | 第17页 |
2.2.3 天然粗骨料 | 第17-18页 |
2.2.4 再生粗骨料 | 第18-21页 |
2.2.5 引气剂 | 第21页 |
2.2.6 钢筋 | 第21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1-25页 |
2.3.1 试件配合比设计 | 第21-22页 |
2.3.2 试件设计 | 第22-23页 |
2.3.3 试件数量及分组 | 第23页 |
2.3.4 试件制备及养护 | 第23-25页 |
2.4 试验设备 | 第25-28页 |
2.4.1 混凝土搅拌机 | 第25页 |
2.4.2 含气量测定仪 | 第25-26页 |
2.4.3 混凝土压力试验机 | 第26页 |
2.4.4 颚式破碎机 | 第26页 |
2.4.5 冻融试验设备 | 第26-27页 |
2.4.6 钢筋拉伸机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抗冻再生混凝土梁的冻融试验 | 第29-3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引气剂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 | 第29-32页 |
3.2.1 引气剂对再生混凝土含气量和流动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2 引气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环境温度与试件内部温度关系试验研究 | 第32-33页 |
3.3.1 试验标准选择 | 第32页 |
3.3.2 环境温度与试件温度关系研究 | 第32-33页 |
3.4 抗冻再生混凝土梁的冻融试验 | 第33-38页 |
3.4.1 试验过程设计 | 第33-34页 |
3.4.2 冻融试验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抗冻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 | 第39-71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加载方法和设备 | 第39-42页 |
4.2.1 试验加载方法 | 第39页 |
4.2.2 试验加载设备 | 第39-40页 |
4.2.3 试验关键点的控制 | 第40-41页 |
4.2.4 测量装置与测点布置 | 第41-42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57页 |
4.3.1 梁NC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4.3.2 梁RC50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4.3.3 梁RC100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4.4 试件弯矩-挠度曲线及其特性分析 | 第57-60页 |
4.4.1 试验梁的骨架曲线 | 第57-58页 |
4.4.2 冻融循环次数对梁的抗裂性能、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58-60页 |
4.5 开裂弯矩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4.6 冻融后抗冻再生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2-66页 |
4.6.1 冻融后抗冻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 第62-64页 |
4.6.2 冻融后抗冻再生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分析 | 第64-66页 |
4.7 冻融后抗冻再生混凝土梁刚度的计算分析 | 第66-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