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导电防腐表面改性新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 1.1.1 镁合金的应用 | 第11-13页 | 
| 1.1.2 镁合金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1.2 镁合金防腐表面改性技术 | 第13-16页 | 
| 1.2.1 化学转化 | 第14-15页 | 
| 1.2.2 微弧/阳极氧化 | 第15页 | 
| 1.2.3 化学镀和电镀 | 第15-16页 | 
| 1.2.4 其它表面改性处理 | 第16页 | 
| 1.3 镁合金导电防腐表面改性技术 | 第16-18页 | 
| 1.3.1 表面金属导电改性 | 第16-17页 | 
| 1.3.2 表面有机导电改性 | 第17页 | 
| 1.3.3 表面化学转化导电改性 | 第17-18页 |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 1.5.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1.5.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2-30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2.2 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2.3 试样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 2.4 性能及结构测试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 2.4.1 膜层厚度测量 | 第25-26页 | 
| 2.4.2 表面电阻测试 | 第26-27页 | 
| 2.4.3 膜层/基体附着力测试 | 第27-28页 | 
| 2.4.4 点滴腐蚀测试 | 第28页 | 
| 2.4.5 腐蚀电化学测试 | 第28-29页 | 
| 2.4.6 SEM 微观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酸洗和表面调整研究 | 第30-43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酸洗 | 第30-38页 | 
| 3.2.1 酸洗液组分初步筛选 | 第30-34页 | 
| 3.2.2 二元复配酸洗液配方优化 | 第34-35页 | 
| 3.2.3 三元复配酸洗液配方优化 | 第35-36页 | 
| 3.2.4 添加乳化剂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2.5 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3 表面调整 | 第38-41页 | 
| 3.3.1 表调溶液成分 | 第38-40页 | 
| 3.3.2 表调时间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3 表调温度的影响 | 第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镁合金导电化成工艺研究 | 第43-63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主剂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43-45页 | 
| 4.3 碱土金属盐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45-54页 | 
| 4.3.1 E 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3.2 氯化钙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3.3 硝酸钙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3.4 F 的影响 | 第48-50页 | 
| 4.3.5 耐蚀性动电位极化测试 | 第50页 | 
| 4.3.6 膜层/基体附着力测试 | 第50-52页 | 
| 4.3.7 微观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 4.4 G 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54-55页 | 
| 4.5 溶液 pH 值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6 其它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56-58页 | 
| 4.6.1 化成时间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6.2 化成温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7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典型试件性能检测及结构分析 | 第63-74页 | 
| 5.1 引言 | 第63页 | 
| 5.2 典型试件性能测试 | 第63-66页 | 
| 5.2.1 膜层厚度和表面电阻的测试 | 第63页 | 
| 5.2.2 质量损失分析 | 第63-65页 | 
| 5.2.3 耐蚀性动电位极化测试 | 第65-66页 | 
| 5.3 典型试样的结构分析 | 第66-70页 | 
| 5.3.1 不同阶段试件外观 | 第66-68页 | 
| 5.3.2 不同阶段试件微观形貌 | 第68-70页 | 
| 5.4 Eocp-t 曲线研究成膜动力学 | 第70-7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4-76页 | 
| 一、取得的成果与结论 | 第74-75页 | 
| 二、论文的创新点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