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的原型意味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绪论:远古文化的回音 | 第10-13页 |
| 一、动画原型与远古文化 | 第13-29页 |
| (一) 从远古文化到原始意象 | 第13-22页 |
| 1、原始生态的自然 | 第13-15页 |
| 2、洪荒时代的足迹 | 第15-18页 |
| 3、人类童年的梦想 | 第18-21页 |
| 4、梦想凝结的意象 | 第21-22页 |
| (二) 从原始意象到原型理论 | 第22-26页 |
| 1、理论范畴的原型 | 第22-25页 |
| 2、原型理论与艺术 | 第25-26页 |
| (三) 从原型理论到动画原型 | 第26-29页 |
| 1、描摹逝去的天堂 | 第27-28页 |
| 2、唤醒童年的心曲 | 第28-29页 |
| 二、动画原型的独特意味 | 第29-51页 |
| (一) 动画故事的原型意味 | 第29-38页 |
| 1、回归自然的永恒母题 | 第30-36页 |
| 2、动画故事的泛神化 | 第36-38页 |
| (二) 动画角色的原型意味 | 第38-41页 |
| 1、动物的原型意味 | 第39-40页 |
| 2、主要角色原型类型 | 第40-41页 |
| (三) 动画场景的原型意味 | 第41-51页 |
| 1、动画场景中的原始景观 | 第42-49页 |
| 2、动画中的自然奇观与人类社会 | 第49-51页 |
| 三、动画原型的形象塑造 | 第51-66页 |
| (一) 原型化的动画故事创作 | 第51-56页 |
| 1、选择性 | 第51-53页 |
| 2、个别性 | 第53-54页 |
| 3、假定性 | 第54-55页 |
| 4、间离性 | 第55-56页 |
| (二) 原型化的动画形象塑造 | 第56-63页 |
| 1、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 第56-60页 |
| 2、形象塑造的艺术技巧 | 第60-62页 |
| 3、形象塑造的生态内涵 | 第62-63页 |
| (三) 民族大众的原型意味和形象 | 第63-66页 |
| 1、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原型特点 | 第63-65页 |
| 2、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与中国动画原型 | 第65-66页 |
| 结语:民族动画的新声 | 第66-69页 |
| 注释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