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3 生态效率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7-12页 |
1.3.1 国外生态效率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3.2 国内生态效率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区域经济理论 | 第14-15页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3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3.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背景 | 第18-20页 |
3.1.1 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形成 | 第18-19页 |
3.1.2 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成就 | 第19-20页 |
3.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资源环境状况 | 第20-26页 |
3.2.1 水资源现状 | 第20页 |
3.2.2 能源现状 | 第20-21页 |
3.2.3 废水排放现状 | 第21-23页 |
3.2.4 废气排放现状 | 第23-24页 |
3.2.5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现状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 | 第26-38页 |
4.1 生态效率的概念 | 第26-27页 |
4.2 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4.3 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4.3.1 超效率DEA模型 | 第29-30页 |
4.3.2 Malmquist指数 | 第30-32页 |
4.4 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3页 |
4.4.1 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4.4.2 构建依据 | 第33页 |
4.5 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指标选取与说明 | 第33-37页 |
4.6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定量分析 | 第38-50页 |
5.1 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比较静态分析 | 第38-41页 |
5.2 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动态分析 | 第41-45页 |
5.3 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投入指标优化分析 | 第45-50页 |
第六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提高对策建议 | 第50-56页 |
6.1 实施产业链整合,以工业园区为突破口 | 第50-52页 |
6.2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 第52-53页 |
6.3 合理调整渔业布局和品种结构,积极发展生态渔业 | 第53-54页 |
6.4 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实施海岸事综合管理 | 第54-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