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农业专业合作社 | 第20页 |
2.1.2 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合作经济组织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产业组织理论 | 第22页 |
2.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2页 |
2.2.4 产权理论 | 第22-23页 |
2.2.5 农户集体行动理论 | 第23-24页 |
3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 第24-46页 |
3.1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础 | 第24-26页 |
3.1.1 自然条件 | 第24页 |
3.1.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25页 |
3.1.3 政府支持 | 第25-26页 |
3.2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调查 | 第26-38页 |
3.2.1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历史变迁 | 第26-27页 |
3.2.2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调查 | 第27-29页 |
3.2.3 基于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报告 | 第29-38页 |
3.3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模式、特征与作用 | 第38-44页 |
3.3.1 组织模式 | 第38-42页 |
3.3.2 特征 | 第42-43页 |
3.3.3 作用 | 第43-44页 |
3.4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4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与经验借鉴 | 第46-52页 |
4.1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 第46-49页 |
4.1.1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 第46-47页 |
4.1.2 欧洲农业合作社 | 第47-48页 |
4.1.3 日本农协 | 第48-49页 |
4.2 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验 | 第49-52页 |
5 滨州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 | 第52-60页 |
5.1 准确定位,强化服务功能 | 第52页 |
5.2 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 | 第52-54页 |
5.2.1 组织章程和制度完善 | 第53页 |
5.2.2 完善所有权结构,改革股金设置方式 | 第53-54页 |
5.3 加强产品管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 第54-55页 |
5.3.1 加强产品管理,打造自身优势 | 第54页 |
5.3.2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 第54-55页 |
5.4 加强品牌管理,创建知名品牌 | 第55-56页 |
5.5 慎重选择领导者,充分发挥社员的管理职能 | 第56页 |
5.6 加强组织内部文化建设 | 第56-57页 |
5.7 加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 | 第57页 |
5.8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 第57-60页 |
5.8.1 法律保障 | 第57-58页 |
5.8.2 政策保障 | 第58-59页 |
5.8.3 宣传与教育保障 | 第59-60页 |
6 总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