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肢冷弯薄壁C型钢半刚性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特点 | 第8页 |
| 1.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应用及发展 | 第8-10页 |
| 1.3 半刚性连接节点概述 | 第10-11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4.1 国外对C 型钢半刚性节点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4.2 国内对C 型钢半刚性节点的研究 | 第12-14页 |
| 1.5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4页 |
|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2 ANSYS 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第16-26页 |
| 2.1 ANSYS 软件的选用 | 第16-17页 |
| 2.2 节点有限元建模过程 | 第17-23页 |
| 2.2.1 模型设计 | 第17-19页 |
| 2.2.2 材料属性定义 | 第19页 |
| 2.2.3 单元选择 | 第19-21页 |
| 2.2.4 模型处理 | 第21-22页 |
| 2.2.5 边界条件设定 | 第22页 |
| 2.2.6 加载制度和求解设置 | 第22-23页 |
| 2.3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3-26页 |
| 3 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26-50页 |
| 3.1 破坏形态分析 | 第26-30页 |
| 3.2 节点域加载过程应力分析 | 第30-34页 |
| 3.2.1 连接板弯扭屈曲时应力分析 | 第30-32页 |
| 3.2.2 梁C型钢弯曲屈曲时应力分析 | 第32-34页 |
| 3.3 抗震性能分析 | 第34-49页 |
| 3.3.1 滞回曲线 | 第34-36页 |
| 3.3.2 骨架曲线 | 第36-38页 |
| 3.3.3 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 3.3.4 刚度退化 | 第43-45页 |
| 3.3.5 延性 | 第45-47页 |
| 3.3.6 耗能能力 | 第47-49页 |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 4 节点半刚性特征值分析 | 第50-65页 |
| 4.1 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 | 第50-57页 |
| 4.1.1 正交试验设计思路 | 第50-51页 |
| 4.1.2 试件设计 | 第51-52页 |
| 4.1.3 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 4.1.4 正交试验分析 | 第53-57页 |
| 4.2 半刚性节点建议经验公式 | 第57-63页 |
| 4.2.1 极限弯矩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公式的建立 | 第57-60页 |
| 4.2.2 刚度退化公式的建立 | 第60-63页 |
| 4.3 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