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仪陇县邓家塝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19页
    1.1 工程概况第9页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3.1 滑坡失稳模式的研究现状第11页
        1.3.2 滑坡变形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3 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4 滑坡治理工程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主要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滑坡区自然环境条件第19-26页
    2.1 自然地理条件第19-20页
        2.1.1 位置交通第19-20页
        2.1.2 气象特征第20页
        2.1.3 水文特征第20页
    2.2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3 地层岩性第21-22页
    2.4 地质构造第22-24页
    2.5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24页
    2.6 水文地质条件第24-25页
        2.6.1 松散岩类孔隙水第24页
        2.6.2 基岩风化裂隙水第24-25页
    2.7 人类工程活动第25-26页
3 滑坡基本特征第26-40页
    3.1 滑坡形态特征第26-27页
    3.2 滑坡物质结构特征第27页
    3.3 滑带及滑床特征第27-28页
        3.3.1 滑带特征第27-28页
        3.3.2 滑床基本特征第28页
    3.4 滑坡分区及变形特征第28-36页
        3.4.1 左侧强变形区(Ⅰ区)变形特征第29-33页
        3.4.2 右侧弱变形区(Ⅱ区)变形特征第33-35页
        3.4.3 前缘滑坡堆积区(Ⅲ区)变形特征第35-36页
    3.5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第36-40页
        3.5.1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第36-38页
        3.5.2 土体物理力学试验第38-40页
4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第40-55页
    4.1 滑坡形成条件第40-42页
        4.1.1 地形地貌条件第40页
        4.1.2 地层岩性条件第40-41页
        4.1.3 水的作用第41页
        4.1.4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第41-42页
    4.2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第42-43页
    4.3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第43-49页
        4.3.1 定性分析评价第43-44页
        4.3.2 极限平衡分析法第44-49页
            4.3.2.1 计算模型及工况组合第44-46页
            4.3.2.2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46-48页
            4.3.2.3 稳定性分析评价第48-49页
    4.4 数值模拟第49-55页
        4.4.1 概述第49页
        4.4.2 模型建立准则及其离散化第49-51页
        4.4.3 应力场特征分析第51-52页
        4.4.4 变形场特征分析第52-53页
        4.4.5 应变场特征分析第53-55页
5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第55-76页
    5.1 治理目标与原则第55页
        5.1.1 治理目标第55页
        5.1.2 治理原则第55页
    5.2 治理工程方案建议与选取第55-59页
        5.2.1 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第55-58页
        5.2.2 治理工程方案选取第58-59页
    5.3 治理工程部署第59-60页
    5.4 分部分项工程设计第60-68页
        5.4.1 抗滑桩工程第60-66页
        5.4.2 排水沟工程第66-67页
        5.4.3 裂缝封填工程第67-68页
    5.5 工程监测设计第68-75页
        5.5.1 目的与任务第68页
        5.5.2 设计原则与依据第68-69页
        5.5.3 监测内容、方法和工作量第69-71页
        5.5.4 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第71-74页
        5.5.5 监测数据整编与分析第74-75页
    5.6 经济与社会效益第75-76页
        5.6.1 经济效益第75页
        5.6.2 社会效益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除尘器厂的滤筒除尘器清灰参数设计研究
下一篇:便携式真空校验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