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的构成 | 第17-18页 |
第2章 有、无工艺孔节点梁端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 第18-39页 |
·焊接模拟的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ANSYS软件功能 | 第18-19页 |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特点 | 第19-20页 |
·焊接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 第20-22页 |
·焊接应力和应变的分析理论 | 第22页 |
·焊接热源模型的选取 | 第22-23页 |
·数值模拟 | 第23-28页 |
·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几何模型 | 第24-25页 |
·无工艺孔节点构造与施工方法 | 第25页 |
·材料特性参数 | 第25-26页 |
·单元类型 | 第26页 |
·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约束条件 | 第28页 |
·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节点温度云图 | 第28-30页 |
·节点温度路径 | 第30-31页 |
·焊接残余应力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残余应力分布云图 | 第31-33页 |
·残余应力路径 | 第33-34页 |
·焊接残余应变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残余应变分布云图 | 第34页 |
·残余应变路径 | 第34-35页 |
·焊接残余应力对脆性断裂的影响 | 第35-38页 |
·焊缝上RI 值分析 | 第36-37页 |
·有工艺孔节点工艺孔边缘处RI 值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有、无焊接工艺孔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39-53页 |
·数值模拟 | 第39-42页 |
·材料特性参数 | 第39页 |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39页 |
·约束条件 | 第39-41页 |
·ANSYS求解设定 | 第41页 |
·加载制度 | 第41-4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52页 |
·应力分布云图 | 第42-47页 |
·滞回曲线 | 第47-48页 |
·梁端塑性转角和总转角 | 第48-50页 |
·骨架曲线 | 第50页 |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e | 第50-51页 |
·位移延性系数μ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有、无工艺孔节点试验 | 第53-67页 |
·材性试验 | 第53-55页 |
·试验装置 | 第55-57页 |
·加载设备及装置 | 第55-56页 |
·数据采集及量测设备 | 第56-57页 |
·试验现象 | 第57-59页 |
·有工艺孔节点 | 第57-58页 |
·无工艺孔节点 | 第58-59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9-62页 |
·滞回曲线 | 第59页 |
·梁端塑性转角和总转角 | 第59-61页 |
·骨架曲线 | 第61-62页 |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e | 第62页 |
·位移延性系数μ | 第62页 |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6页 |
·主要参数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受力、破坏形态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滞回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的科研实践工作及获奖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