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及发展概述 | 第8-12页 |
1.2.1 国内外末敏弹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1.2.2 红外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3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末敏弹作用原理 | 第13-17页 |
2.1 末敏弹 | 第13页 |
2.2 末敏弹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2.3 末敏弹的工作过程 | 第14-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3 末敏弹红外探测系统研究 | 第17-38页 |
3.1 红外探测原理 | 第17-18页 |
3.2 红外辐射传播模型分析 | 第18-26页 |
3.2.1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 | 第18-22页 |
3.2.2 地面典型目标红外辐射特性 | 第22-25页 |
3.2.3 背景红外辐射特性 | 第25-26页 |
3.3 目标探测波段选择 | 第26页 |
3.4 红外探测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26-31页 |
3.4.1 红外探测系统组成 | 第26-27页 |
3.4.2 红外探测器的选取 | 第27-29页 |
3.4.3 光学系统设计 | 第29-30页 |
3.4.4 系统电路设计与分析 | 第30-31页 |
3.5 红外探测系统中的电磁干扰 | 第31-32页 |
3.5.1 电磁干扰与耦合途径 | 第31-32页 |
3.5.2 系统电磁兼容设计要点 | 第32页 |
3.6 红外探测系统稳态扫描参数设计 | 第32-37页 |
3.6.1 末敏弹红外探测系统扫描轨迹 | 第32-33页 |
3.6.2 探测系统扫描覆盖面积和扫描间隔的分析与设计 | 第33-34页 |
3.6.3 稳态扫描角的分析与设计 | 第34-35页 |
3.6.4 转速和落速的分析与设计 | 第35页 |
3.6.5 末敏弹探测器与转速关系 | 第35-36页 |
3.6.6 扫描轨迹仿真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末敏弹红外探测系统信号处理及目标识别 | 第38-57页 |
4.1 红外探测系统信号分析 | 第38-42页 |
4.1.1 探测器目标探测原理 | 第38页 |
4.1.2 探测器输出信号模拟 | 第38-41页 |
4.1.3 探测信号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4.2 信号的小波分析 | 第42-49页 |
4.2.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43-44页 |
4.2.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44页 |
4.2.3 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 | 第44-46页 |
4.2.4 小波的仿真分解 | 第46-48页 |
4.2.5 小波降噪仿真 | 第48-49页 |
4.3 信号的特征量提取 | 第49-50页 |
4.4 神经网络与目标识别 | 第50-56页 |
4.4.1 神经网络理论 | 第50-51页 |
4.4.2 前馈神经网络 | 第51-52页 |
4.4.3 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 | 第52-54页 |
4.4.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试验与分析 | 第57-62页 |
5.1 探测系统样机与试验转台 | 第57页 |
5.2 试验平台与方案 | 第57-58页 |
5.3 实测模拟目标信号与分析 | 第58-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总结 | 第62-65页 |
6.1 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