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黑色素-锰纳米粒子[MNP-Mn(Ⅱ)]的合成及表征 | 第13-2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1.1 主要试剂和设备 | 第13-14页 |
| 1.2 MNP-Mn(Ⅱ)纳米粒子合成过程 | 第14页 |
| 1.3 测试及体外表征 | 第14-16页 |
| 1.3.1 TEM观测MNP-Mn(Ⅱ)的形态和尺寸 | 第15页 |
| 1.3.2 DLS观测MNP-Mn(Ⅱ)水合粒径与Zeta电位 | 第15页 |
| 1.3.3 MNP-Mn(Ⅱ)纳米粒子的螯合能力及稳定性测定 | 第15页 |
| 1.3.4 MNP-Mn(Ⅱ)水溶液及钆双胺溶液磁共振成像扫描 | 第15-16页 |
| 2 结果 | 第16-18页 |
| 2.1 MNP-Mn(Ⅱ)粒径分布及表面特性 | 第16页 |
| 2.2 MNP-Mn(Ⅱ)中锰离子的平均螯合数量及其释放曲线 | 第16-17页 |
| 2.3 MNP-Mn(Ⅱ)水溶液体外信号及弛豫效能评价 | 第17-18页 |
| 3 讨论 | 第18-19页 |
| 3.1 MNP-Mn(Ⅱ)的生物应用优势 | 第18页 |
| 3.2 MNP-Mn(Ⅱ)的磁共振成像优势 | 第18-19页 |
| 4 结论 | 第19-20页 |
| 第二部分 MNP-Mn(Ⅱ)的细胞毒性、细胞标记效率及细胞内分布研究 | 第20-2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3页 |
|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0-21页 |
|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分离 | 第21页 |
| 1.3 细胞毒性实验 | 第21页 |
| 1.4 干细胞的标记、标记效率测定及细胞内分布研究 | 第21-23页 |
| 1.4.1 干细胞的标记实验 | 第21-22页 |
| 1.4.2 Fontana-Masson染色实验 | 第22页 |
| 1.4.3 激光共聚焦实验 | 第22页 |
| 1.4.4 细胞电镜实验 | 第22-23页 |
| 2 结果 | 第23-25页 |
| 2.1 MNP-Mn(Ⅱ)的细胞毒性 | 第23页 |
| 2.2 MNP-Mn(Ⅱ)的干细胞标记效率及细胞内分布 | 第23-25页 |
| 3 讨论 | 第25-26页 |
| 4 结论 | 第26-27页 |
| 第三部分 标记干细胞的体外及活体内磁共振成像 | 第27-3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1.1 实验动物、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 1.2 标记干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 | 第27页 |
| 1.3 标记干细胞动物活体示踪实验 | 第27-28页 |
| 2 结果 | 第28-31页 |
| 2.1 标记干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 | 第28-29页 |
| 2.2 标记干细胞活体示踪实验 | 第29-31页 |
| 3 讨论 | 第31页 |
| 4 结论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综述 | 第3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