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综述第12-18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4页
  (二) 研究综述第14-18页
 二、本文关键概念界定第18-19页
  (一)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第18页
  (二)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第18-19页
  (三)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第19页
 三、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第19-21页
  (一) 论文框架第19-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页
 四、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第21-24页
  (一) 公共利益论第21-23页
  (二) 公共选择理论第23-24页
 五、研究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对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的影响探析第26-39页
 一、企业年金基金的监管模式第26-29页
  (一)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第26-27页
  (二) "审慎人"规则监管模式第27-29页
 二、对两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第29-34页
  (一)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优劣分析第31-33页
  (二) 分析比较的结论第33-34页
 三、两种监管模式对监管主体责任的影响第34-39页
  (一)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对监管主体责任的影响第34-36页
  (二) "审慎人"规则监管模式对监管主体责任的影响第36-39页
第三章 国外不同监管模式下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分析第39-62页
 一、智利——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下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分析第39-50页
  (一) 智利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背景第39-41页
  (二) 智利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框架分析第41-43页
  (三) 智利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分析第43-46页
  (四) 智利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调整第46-50页
 二、美国——"审慎人"规则监管模式下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分析第50-58页
  (一) 美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选择的背景分析第50-52页
  (二) 美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框架分析第52-54页
  (三) 美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分析第54-58页
 三、智利和美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划分的启示第58-62页
  (一) 强有力的法律支撑第58-59页
  (二) 信息披露制度是必要的责任第59页
  (三) 加强政府监管主体间的协调机制第59-60页
  (四) 受托人在监管中的重要地位第60页
  (五) 中介组织的成熟度是转变监管模式的必备条件第60-61页
  (六) 需要适时调整监管主体的责任第61-62页
第四章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的分析第62-76页
 一、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选择的历史背景分析第62-65页
  (一) 萌芽阶段第62页
  (二) 初创阶段第62-63页
  (三) 成长阶段第63-65页
 二、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现状的分析第65-71页
  (一) 我国政府试图建立的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框架第65-66页
  (二) 对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框架图的分析第66-67页
  (三)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现状第67-71页
 三、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存在的问题第71-76页
  (一) 缺乏企业年金法律体系的支撑第71-72页
  (二)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下政府监管的低效第72-73页
  (三)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下的受托人"空壳化"第73-74页
  (四) 受益人无力承担监管主体责任第74页
  (五) 社会监管主体力量的缺失第74-75页
  (六) 信息披露力度的缺乏第75-76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的路径选择第76-88页
 一、监管模式的选择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缺陷的关系第76-78页
  (一) 我国监管主体责任缺陷并非由监管模式不适应引起第76-77页
  (二)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适应我国现阶段要求第77-78页
 二、完善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的对策第78-84页
  (一) 加快立法实现监管的有法可依第78页
  (二) 政府责任的有效落实第78-80页
  (三) 受托人地位的巩固第80-81页
  (四) 培养受益人正确行使监管主体责任第81-82页
  (五) 通畅信息披露渠道提高透明度第82页
  (六) 加强中介组织的培养第82-83页
  (七)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框架的设想第83-84页
 三、对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主体责任远期规划展望第84-88页
  (一) 政府监管重点的转移第85-86页
  (二) 受托人的责任加重第86页
  (三) 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托管人有序竞争第86页
  (四) 受益人维权机构的产生第86-87页
  (五) 企业年金基金信息获得的方便快捷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后记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