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治理研究--以蚂蚁金服为例

内容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1 研究方法第12页
        1.2.2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2-13页
    1.3 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1.3.1 可能的创新第13-14页
        1.3.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0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第15-16页
    2.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第16-20页
        2.2.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成因第16-17页
        2.2.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第17-20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第20-29页
    3.1 交易费用的变革与交易模式的形成发展第20-25页
        3.1.1 交易渠道的技术重塑第21-22页
        3.1.2 交易组织形式的创新分工第22-24页
        3.1.3 交易市场的拓展细分第24-25页
    3.2 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的运作机制第25-29页
        3.2.1 信息处理数据驱动第26-27页
        3.2.2 资源配置双向流动第27页
        3.2.3 资金支付终端移动第27-29页
第4章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形成机理第29-37页
    4.1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形成源头第29-30页
        4.1.1 不确定性第29页
        4.1.2 机会主义第29-30页
        4.1.3 技术问题第30页
    4.2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形成路径第30-32页
        4.2.1 不确定性形成交易风险具有三条路径第31页
        4.2.2 机会主义形成交易风险须由网络渠道传导第31-32页
        4.2.3 技术问题形成交易风险对小微主体直接作用第32页
    4.3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特点第32-37页
        4.3.1 行业的无序竞争放大不确定性第35-36页
        4.3.2 线上信息割裂与核验困难加剧机会主义第36页
        4.3.3 数据价值开发使交易风险内容更加复杂第36页
        4.3.4 网络外部性使交易风险影响广泛第36-37页
第5章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治理第37-50页
    5.1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风险治理概述第37-41页
        5.1.1 小微主体特性引致交易风险治理的困难第37-39页
        5.1.2 中介平台在交易风险治理中的双重地位第39-40页
        5.1.3 网络渠道是交易风险治理中的关键环节第40-41页
    5.2 中介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交易风险治理比较第41-47页
        5.2.1 不确定性的应对第41-44页
        5.2.2 机会主义行为治理第44-47页
    5.3 中介平台的交易风险治理问题第47-50页
        5.3.1 中介平台的有效信息整合困难第48页
        5.3.2 中介平台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路径第48-49页
        5.3.3 中介平台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的关系治理第49-50页
第6章 案例分析:蚂蚁金服的交易风险治理第50-67页
    6.1 蚂蚁金服的中介平台体系解构第51-55页
        6.1.1 支付宝:从担保支付到交易数据与资金交互平台第51-52页
        6.1.2 芝麻信用:从开发交易数据价值到信息服务平台第52-53页
        6.1.3 蚂蚁财富:从开发账户资金价值到缔约服务平台第53-55页
    6.2 蚂蚁金服的交易风险治理体系解构第55-64页
        6.2.1 交易监控系统的实时拦截与快速反应第57-58页
        6.2.2 交易信息的循环体系形成精准分类与预测第58-62页
        6.2.3 交易风险的联合治理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散第62-63页
        6.2.4 中介平台体系形成的广泛关系治理第63-64页
    6.3 蚂蚁金服的交易风险治理问题第64-67页
        6.3.1 技术问题依然严峻第65页
        6.3.2 信用信息的积累可能引致机会主义第65页
        6.3.3 标准化服务加剧交易风险的传导第65-67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7-71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67-68页
    7.2 相关政策建议第68-71页
        7.2.1 统一行业技术安全标准第69页
        7.2.2 建立金融服务与金融机构服务多元化监管第69页
        7.2.3 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稳妥的网络中介平台退出制度第69-70页
        7.2.4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与网络中介平台间的交易治理体系第70页
        7.2.5 协调互联网金融行业违约处置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冲突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后记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理财风险偏好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波动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