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7-11页 |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8-10页 |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0-11页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关于股票的价格决定 | 第11-12页 |
·投资分析方法 | 第11页 |
·经典金融学定价理论 | 第11页 |
·对经典定价理论的批判和修正 | 第11-12页 |
·关于股票定价效率 | 第12-16页 |
·有效市场假设的含义 | 第12-14页 |
·有效市场假设与本研究的关系 | 第14页 |
·A股市场的有效性 | 第14-16页 |
·基金投资对股票定价的影响 | 第16-19页 |
·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流动性 | 第16页 |
·机构投资者与股票价格波动性 | 第16-18页 |
·机构投资者与股票收益性 | 第18页 |
·基金投资与股票定价的整体研究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与股票定价效率的互动机制 | 第20-27页 |
·基金的规模变化及其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 | 第20-23页 |
·基金规模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基金的规模变化 | 第20-21页 |
·基金投资对股票定价效率影响的原因 | 第21-23页 |
·对信息的分析判断是基金影响市场定价的深层次原因 | 第23页 |
·股票定价效率对基金规模影响 | 第23-25页 |
·中国基金投资获得了超额收益 | 第23-24页 |
·市场有效性提高,将使超额收益降低 | 第24-25页 |
·"基金规模-投资收益-定价效率"的互动机制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4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对市场定价影响:宏观角度的实证分析 | 第27-35页 |
·变量设计和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原始变量 | 第27-28页 |
·差分处理 | 第28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29-30页 |
·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 | 第30-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模型以及回归结果 | 第31-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5 我国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对个股定价的影响:微观角度的实证分析 | 第35-42页 |
·变量设计和研究方法 | 第35页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6-37页 |
·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 | 第37-40页 |
·研究假设 | 第37-38页 |
·模型以及回归结果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建议 | 第43-46页 |
·对政府部门和监管者的建议 | 第43-44页 |
·对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建议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