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张晓刚的“中国式家庭”绘画创作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0-12页
一 张晓刚的学习历程第12-18页
    1、张晓刚早期的绘画艺术历程第12-14页
        1.1 求学期到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第12-14页
        1.2 德国之旅----使张晓刚找到新的方向第14页
    2、里希特对张晓刚的影响第14-18页
        2.1 张晓刚学习里希特对图片借用第15-16页
        2.2 张晓刚学习里希特的绘画中的语言第16-18页
二 张晓刚的“中国式家庭”绘画第18-28页
    1、大家庭的含义第18-19页
    2、“中国式家庭”的形成过程第19-28页
        2.1 张晓刚的早期的艺术实践(1982年——1993年)第19-21页
        2.2 首张作品《全家福》的出现(1993年)第21-23页
        2.3 张晓刚的“中国式家庭”更加完善(1994年之后的作品)第23-28页
三 张晓刚“中国式家庭”绘画的表达形式第28-36页
    1、千人一面:人物影像的借用与虚化第28-30页
    2、凝视与侵扰:木讷的表情、服饰与红线第30-32页
    3、暖味的时间修辞:记忆及色调第32-33页
    4、金字塔之形:画面人物的构图第33-35页
    5、在传统中求变化:减法的运用第35-36页
四 张晓刚“中国式家庭”绘画的价值和意义第36-43页
    1、照片中的图形再现第36-37页
    2、不可磨灭的伤痕第37-38页
    3、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家庭第38-39页
    4、“中国式家庭”是他从个人世界到公共世界的转变第39-43页
结语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图目录第49-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克里姆特寓意画中的女性与蓝色
下一篇:流动媒体广告的艺术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