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不溶化丝素微针的制备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1.1 丝素蛋白结构与应用第10-11页
    1.2 丝素蛋白改料的改性第11页
    1.3 传统透皮给药第11-12页
    1.4 微针透皮给药技术的发展第12-17页
        1.4.1 皮肤的结构第13页
        1.4.2 微针用于透皮给药的几种方式第13-14页
        1.4.3 固体微针第14-15页
        1.4.4 涂层微针第15-16页
        1.4.5 可溶微针第16页
        1.4.6 空心微针第16-17页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7-19页
        1.5.1 研究目的第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糖类对丝素蛋白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19-36页
    2.1 实验试剂第19页
    2.2 实验仪器第19页
    2.3 再生丝素蛋白溶液的制备第19-20页
    2.4 糖/丝素膜共混膜的制备第20页
    2.5 丝素膜的结构测试第20页
    2.6 丝素膜的物理性能测试第20-21页
        2.6.1 丝素膜的含水率测试第20页
        2.6.2 丝素膜的热水溶失率测试第20-21页
        2.6.3 丝素膜的机械性能测试第21页
        2.6.4 丝素膜的透光率测试第21页
    2.7 丝素膜降解性能测试第21-22页
    2.8 丝素膜细胞相容性测试第22-23页
        2.8.1 L929 细胞培养第22页
        2.8.2 细胞相容性测试第22-23页
    2.9 统计学处理第23页
    2.10 结果与分析第23-35页
        2.10.1 丝素膜结构分析第23-26页
        2.10.2 丝素膜的物理性能第26-30页
        2.10.3 丝素膜降解性能分析第30-32页
        2.10.4 丝素膜细胞相容性分析第32-35页
    2.11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不溶丝素蛋白微针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36-48页
    3.1 实验试剂第36页
    3.2 实验仪器第36页
    3.3 丝素溶液的制备第36页
    3.4 微针模具的制备第36-37页
    3.5 不溶性丝素微针的制备原理第37-38页
        3.5.1 氨基糖丝素不溶微针的制备原理第37页
        3.5.2 丝素凝胶不溶微针的制备原理第37-38页
    3.6 氨基糖/丝素微针的制备与考察第38-42页
        3.6.1 氨基糖/丝素微针的制备第38-39页
        3.6.2 氨基糖/丝素微针的压缩性能第39-40页
        3.6.3 氨基糖丝素微针的刺入性能考察第40-41页
        3.6.4 氨基糖丝素微针的降解性能考察第41-42页
    3.7 凝胶丝素微针的制备与考察第42-47页
        3.7.1 凝胶丝素微针的制备第42-44页
        3.7.2 丝素凝胶微针溶胀性能的考察第44-45页
        3.7.3 丝素凝胶微针的压缩力学性能第45页
        3.7.4 丝素凝胶微针的刺入性能第45-46页
        3.7.5 丝素微针的降解性能第46-47页
    3.8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不溶丝素微针的药物释放第48-54页
    4.1 实验试剂第48页
    4.2 实验仪器第48页
    4.3 FITC-INS 的制备与纯化[81]第48-49页
        4.3.1 FITC-INS 的制备第48页
        4.3.2 FITC-INS 的纯化第48-49页
    4.4 FITC-INS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9-50页
    4.5 载药丝素微针的制备第50-51页
        4.5.1 丝素溶液的制备第50页
        4.5.2 微针模具的制备第50页
        4.5.3 微针的载药第50-51页
    4.6 微针的透皮药物释放第51-53页
        4.6.1 氨基糖/丝素微针的 FITC-INC 释放第52-53页
        4.6.2 凝胶丝素微针的 FITC-INC 释放第53页
    4.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第54-56页
    5.1 全文结论第54页
    5.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54-55页
    5.3 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计划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言语行为分类的判断对交际结果的影响
下一篇:快速成型技术构建聚己内酯骨支架及其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