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料衡算为约束的煤基粗油定性定量研究
| 摘要 | 第3-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5-1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40页 | 
| 1.1 煤基粗油 | 第18-19页 | 
| 1.2 煤基粗油轻质组分分析 | 第19-27页 | 
| 1.2.1 中性组分 | 第19-22页 | 
| 1.2.2 酸性组分 | 第22-25页 | 
| 1.2.3 碱性组分 | 第25-27页 | 
| 1.3 GC-MS/FID | 第27-31页 | 
| 1.3.1 仪器联用分析 | 第27-29页 | 
| 1.3.2 FID响应因子预测 | 第29-30页 |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 1.4 FID工作原理 | 第31-36页 | 
| 1.4.1 FID功能简介 | 第31-33页 | 
| 1.4.2 FID对有机物的响应机理 | 第33-36页 | 
| 1.5 煤基粗油重质组分分析 | 第36-38页 | 
|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 第二章 煤基粗油基本性质分析 | 第40-50页 | 
| 2.1 基本性质 | 第40-43页 | 
| 2.1.1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 2.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 2.2 热重模拟蒸馏 | 第43-48页 | 
| 2.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5页 | 
| 2.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煤基粗油轻质组分分析 | 第50-86页 | 
| 3.1 实验原料及样品制备、药品与测试仪器 | 第50-53页 | 
| 3.1.1 实验原料及馏分制备 | 第50页 | 
| 3.1.2 实验所用药品 | 第50-53页 | 
| 3.1.3 GC-MS/FID | 第53页 | 
| 3.2 有效碳数新的理解 | 第53-56页 | 
| 3.3 FID定量公式 | 第56-64页 | 
| 3.4 定量方法体系的建立 | 第64-68页 | 
| 3.5 煤基粗油轻质组分分析 | 第68-73页 | 
| 3.6 煤基粗油馏分段分析 | 第73-76页 | 
| 3.7 物料衡算不够充分的原因 | 第76-78页 | 
| 3.8 煤基粗油轻质组分酸碱中性组分分析 | 第78-82页 | 
| 3.8.1 实验流程 | 第78-80页 | 
| 3.8.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0-82页 | 
| 3.9 煤基粗油轻质组分的利用途径 | 第82-83页 | 
| 3.10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 第四章 煤焦油重质组分分析 | 第86-106页 | 
| 4.1 引言 | 第86-87页 | 
| 4.2 实验原料、药品、与仪器 | 第87-88页 | 
| 4.2.1 实验药品与原料 | 第87页 | 
| 4.2.2 实验仪器 | 第87-88页 | 
| 4.3 重质组分三组分分离 | 第88-89页 | 
| 4.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9-93页 | 
| 4.4.1 芳香结构 | 第90-91页 | 
| 4.4.2 脂肪性C-H结构 | 第91-92页 | 
| 4.4.3 含氧基团 | 第92-93页 | 
| 4.4.4 含氮基团 | 第93页 | 
| 4.5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第93-99页 | 
| 4.5.1 核磁积分区间的划分与计算公式 | 第94-96页 | 
| 4.5.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 | 第96-99页 | 
| 4.6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 第99-100页 | 
| 4.7 元素分析 | 第100-101页 | 
| 4.8 平均分子结构单元信息 | 第101-104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6-110页 | 
| 5.1 结论 | 第106-107页 |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107页 | 
| 5.3 不足与建议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6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