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典型案例介绍 | 第10-13页 |
一、基本案情介绍 | 第10-11页 |
(一) 案例1的基本情况 | 第10页 |
(二) 案例2的基本情况 | 第10-11页 |
二、案例及其相关争议焦点归纳 | 第11-12页 |
(一) 经验法则与交易习惯的适用 | 第11页 |
(二) 举证困难与经验法则的适用 | 第11页 |
(三) 经验法则的运用及其规则 | 第11-12页 |
三、案例判决简述 | 第12-13页 |
(一) 案例1判决的结果 | 第12页 |
(二) 案例2判决的结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经验法则与交易习惯的适用 | 第13-20页 |
一、经验法则的功能价值 | 第13-16页 |
(一) 评价证据资格 | 第13-14页 |
(二) 评价证据的证明价值 | 第14-15页 |
(三) 解释法律概念和法律行为 | 第15-16页 |
二、交易习惯的司法适用 | 第16-18页 |
(一) 交易习惯的法律效力 | 第16-17页 |
(二) 交易习惯的适用顺序 | 第17页 |
(三) 交易习惯适用的认定 | 第17-18页 |
三、本案中经验法则的运用 | 第18-20页 |
(一) 一审法院适用银行内部习惯支持原告的诉求 | 第18-19页 |
(二) 二审法院适用实际的交易习惯撤销一审判决 | 第19页 |
(三) 本案中实际交易习惯的适用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举证困难与经验法则的运用 | 第20-26页 |
一、证明责任的功能价值 | 第20-21页 |
(一) 证明责任具有裁判功能 | 第20页 |
(二) 证明责任具有效益功能 | 第20页 |
(三) 证明责任具有归责功能 | 第20-21页 |
二、举证困难时证明责任和经验法则的运用 | 第21-24页 |
(一) 证明责任适用于事实真伪不明时 | 第21-22页 |
(二) 经验法则可以弥补机械适用证明责任导致的公平问题 | 第22-23页 |
(三) 经验法则可辅助主要事实的认定 | 第23-24页 |
三、本案中经验法则的具体运用 | 第24-26页 |
(一) 本案中原告已证明有装修并占有经营房屋的事实 | 第24页 |
(二) 被告承认有阻挠经营行为及原告装修的事实 | 第24页 |
(三) 应运用经验法则在公平合理范围内支持原告的诉求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经验法则的运用及其规则 | 第26-33页 |
一、经验法则适用前提 | 第26-28页 |
(一) 运用“经验法则”应该达到高度盖然性标准 | 第26页 |
(二) 运用经验法则进行推理须有高度可信的基础事实为前提 | 第26-27页 |
(三) 需无相反证据推翻经验法则认定的事实 | 第27-28页 |
二、经验法则的运用规则 | 第28-29页 |
(一) 谦抑性适用规则 | 第28页 |
(二) 严格适用规则 | 第28页 |
(三) 说理公开规则 | 第28-29页 |
三、经验法则指导性案例的建立与完善 | 第29-31页 |
(一) 经验法则指导性案例的创制主体 | 第29-30页 |
(二) 经验法则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 | 第30页 |
(三) 我国已有的相关实践经验总结 | 第30-31页 |
四、法官运用经验法则的注意事项 | 第31-33页 |
(一) 加深对经验法则理论和实践的认知 | 第31页 |
(二) 全面审核相关证据以合理认定事实 | 第31-32页 |
(三) 适用经验法则认定事实应具强说理性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