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垄断规制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历史分析 | 第12页 |
2.文献研究 | 第12-14页 |
一、垄断规制模式的一般理论 | 第14-22页 |
(一)垄断规制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 第14-15页 |
1.垄断结构分析 | 第14-15页 |
2.垄断行为分析 | 第15页 |
(二)反垄断规制模式的类型 | 第15-22页 |
1.结构主义规制法 | 第15-18页 |
2.行为主义规制法 | 第18-20页 |
3.两者的比较 | 第20-22页 |
二、垄断规制模式在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体现 | 第22-26页 |
(一)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 | 第22-23页 |
(二)对经济力过度集中的法律规制 | 第23-26页 |
三、美国反垄断规制模式的演变历程 | 第26-32页 |
(一)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结构主义 | 第26-28页 |
1.哈佛学派S—C—P范式的提出 | 第26-27页 |
2.对S—C—P范式的批评 | 第27页 |
3.S—C—P范式的昨天和今天 | 第27-28页 |
(二)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结构主义——行为主义 | 第28-32页 |
1.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 第28-29页 |
2.芝加哥学派和哈佛学派反垄断思想的比较 | 第29页 |
3.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 | 第29-31页 |
4.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 第31-32页 |
四、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8页 |
(一)我国的垄断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1.我国目前存在的市场垄断 | 第32-33页 |
2.我国目前的反垄断规制模式 | 第33-34页 |
(二)美国垄断规制模式的启示 | 第34-38页 |
1.芝加哥学派的竞争理论不完全适合中国 | 第34-35页 |
2.不放弃结构主义竞争理论 | 第35-36页 |
3.行为主义与结构主义应有机结合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