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除藻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第14-15页
    1.2 除藻技术第15-17页
        1.2.1 物理法除藻第15-16页
        1.2.2 化学法除藻第16-17页
        1.2.3 生物法除藻第17页
        1.2.4 低温等离子体除藻技术第17页
    1.3 LDHs的结构与性质第17-20页
        1.3.1 LDHs的结构第18-19页
        1.3.2 LDHs的性质第19-20页
    1.4 LDHs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20-23页
        1.4.1 LDHs的制备方法第20-22页
        1.4.2 LDHs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 LDHs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23-25页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25-26页
    1.7 课题研究内容第26页
    1.8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第28-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1.1 藻及水样第28-29页
        2.1.2 试剂第29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9-30页
    2.3 实验方法与分析测定方法第30-33页
        2.3.1 实验方法第30-31页
        2.3.2 分析测定方法第31-33页
第三章 Zn-Al LDHs制备及表征第33-50页
    3.1 LDHs的制备及其除藻效果第33-40页
        3.1.1 金属组成第33-34页
        3.1.2 Zn~(2+)/Al~(3+)比例第34-35页
        3.1.3 OH~-/CO_3~(2-)比例第35-36页
        3.1.4 反应温度T_1第36-37页
        3.1.5 陈化时间H第37-38页
        3.1.6 陈化温度T_2第38-39页
        3.1.7 搅拌速度C第39-40页
    3.2 Zn-Al LDHs制备工艺条件优化第40-42页
        3.2.1 因素水平表第40-41页
        3.2.2 Zn-Al LDHs制备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1-42页
    3.3 Zn-Al LDHs物化表征第42-48页
        3.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3-44页
        3.3.2 红外光谱分析第44-45页
        3.3.3 扫描电镜分析第45页
        3.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45-47页
        3.3.5 电位测定第47-48页
    3.4 本章小节第48-50页
第四章 Zn-Al LDHs除藻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第50-60页
    4.1 投加量第50-51页
    4.2 藻密度第51-52页
    4.3 pH第52-53页
    4.4 浊度第53-54页
    4.5 腐植酸第54-55页
    4.6 磷第55-56页
    4.7 藻的种类第56-59页
    4.8 本章小节第59-60页
第五章 Zn-Al LDHs除藻机理探讨第60-64页
    5.1 絮凝体的形成过程第60页
    5.2 絮凝体的形态第60-62页
    5.3 絮凝体的Zeta电位第62-63页
    5.4 Zn-Al LDHs去除拟柱孢藻的机理第63页
    5.5 本章小节第63-64页
结论与建议第64-67页
    结论第64-66页
    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热环境下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旋转爆轰燃烧室流场结构及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