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2.1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区域构造演化 | 第11-13页 |
1.2.2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3-18页 |
1.2.3 磁性地层学和岩石磁学 | 第18-21页 |
1.3 论文概况 | 第21-23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3.2 论文工作量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 第23-33页 |
2.1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自然地理背景 | 第23-24页 |
2.1.1 河西走廊盆地 | 第23页 |
2.1.2 鄂尔多斯盆地 | 第23-24页 |
2.2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 第24-33页 |
2.2.1 河西走廊盆地 | 第24-28页 |
2.2.2 鄂尔多斯盆地 | 第28-33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地层及沉积环境 | 第33-49页 |
3.1 地层层序 | 第33-42页 |
3.1.1 河西走廊宽台山地区地层层序 | 第34-40页 |
3.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凤翔地区地层层序 | 第40-42页 |
3.2 钻孔岩芯地层层序 | 第42-45页 |
3.2.1 河西走廊宽台山地区钻孔岩芯层序 | 第42-43页 |
3.2.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凤翔地区钻孔层序 | 第43-45页 |
3.3 沉积相划分 | 第45-49页 |
3.3.1 河西走廊宽台山赤金堡组沉积相 | 第45-47页 |
3.3.2 鄂尔多斯盆地宝鸡凤翔直罗-安定组沉积相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磁性地层年代研究 | 第49-80页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49-50页 |
4.2 岩石退磁和岩石磁学研究 | 第50-71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4.2.2 岩石热退磁特征 | 第52-59页 |
4.2.3 岩石磁学 | 第59-71页 |
4.3 磁性地层年代 | 第71-80页 |
4.3.1 地磁极性柱组成 | 第71-75页 |
4.3.2 磁性地层年代解释 | 第75-80页 |
第五章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侏罗统旋回地层学 | 第80-85页 |
5.1 旋回地层学 | 第80-83页 |
5.1.1 赤金堡组旋回地层 | 第80-81页 |
5.1.2 直罗-安定组旋回地层 | 第81-83页 |
5.2 浮动天文标尺的建立 | 第83-85页 |
5.2.1 赤金堡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建立 | 第83-84页 |
5.2.2 直罗-安定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建立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侏罗统高分辨率地层年代研究意义 | 第85-88页 |
6.1 天文年代对磁性地层年代的约束 | 第85-87页 |
6.2 地层年代的意义 | 第87-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