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8页 |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8-10页 |
| 第二章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语言形态 | 第10-27页 |
| 2.1 战国时期工笔人物画的语言形态 | 第10-11页 |
| 2.2 汉魏时期工笔人物画语言形态 | 第11-14页 |
| 2.3 唐代工笔人物画语言形态 | 第14-18页 |
| 2.4 五代两宋时期工笔人物画语言形态 | 第18-21页 |
| 2.5 元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语言形态 | 第21-24页 |
| 2.6 近代工笔人物画的语言形态 | 第24-26页 |
| 2.7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语言形态 | 第27-40页 |
| 3.1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形态 | 第27-30页 |
| 3.2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形态 | 第30-33页 |
| 3.3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形态 | 第33-36页 |
| 3.4 当代工笔人物画新材料介入之形态 | 第36-39页 |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注释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