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滩海地区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论文来源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划分原则 | 第10-11页 |
| 1.2.2 辽河滩海地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3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3页 |
| 2.1 滩海地层及沉积发育 | 第15-20页 |
| 2.1.1 地层发育 | 第15-16页 |
| 2.1.2 沉积发育及演化 | 第16-20页 |
| 2.2 构造背景及演化 | 第20-23页 |
| 2.2.1 构造背景 | 第20-21页 |
| 2.2.2 构造演化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与要素 | 第23-39页 |
| 3.1 油气成藏要素 | 第23-33页 |
| 3.1.1 烃源岩 | 第23-32页 |
| 3.1.2 储集层 | 第32页 |
| 3.1.3 盖层 | 第32-33页 |
| 3.2 原油物性及地层温压 | 第33-39页 |
| 3.2.1 原油物性 | 第33-37页 |
| 3.2.2 地层温压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烃源岩、原油地化特征与油源对比 | 第39-57页 |
| 4.1 烃源岩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4页 |
| 4.1.1 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 | 第39-41页 |
| 4.1.2 烃源岩甾、萜烷 | 第41-44页 |
| 4.1.3 三套烃源岩地化差异 | 第44页 |
| 4.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44-49页 |
| 4.2.1 原油的饱和烃气相色谱 | 第45-47页 |
| 4.2.2 原油甾、萜烷 | 第47-49页 |
| 4.3 油源对比 | 第49-57页 |
| 4.3.1 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特征曲线法 | 第49-50页 |
| 4.3.2 甾、萜烷指纹对比法 | 第50页 |
| 4.3.3 散点图法 | 第50-52页 |
| 4.3.4 多元统计分析法 | 第52-53页 |
| 4.3.5 碳同位素指纹法 | 第53-54页 |
| 4.3.6 油源对比小结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输导体系与油气运移 | 第57-64页 |
| 5.2.1 地化指标与油气运移 | 第57-59页 |
| 5.2.2 油气显示与油气运移 | 第59-60页 |
| 5.2.3 原油物性变化与油气运移 | 第60-64页 |
| 第六章 油气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 第64-73页 |
| 6.1 研究区地史模拟 | 第64-66页 |
| 6.2 烃源岩热演化史及生排烃史分析 | 第66-70页 |
| 6.2.1 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 | 第67-68页 |
| 6.2.2 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 | 第68-70页 |
| 6.3 油气运移聚集史分析 | 第70-73页 |
| 6.3.1 圈闭形成期 | 第70-71页 |
| 6.3.2 烃源岩生烃演化史 | 第71页 |
| 6.3.3 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分析 | 第71-73页 |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认识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