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电聚结过程液滴聚并及破乳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7页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1页
    2.1 静电聚结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2.2 静电聚结机理研究进展第18-22页
        2.2.1 宏观实验及机理研究进展第18-19页
        2.2.2 微观实验研究进展第19-22页
    2.3 液滴在电场中的变形及液滴聚并过程能量分析第22-29页
        2.3.1 液滴在均匀电场下的变形第23-25页
            2.3.1.1 无表面活性剂系统下的液滴变形第23-25页
            2.3.1.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系统的变形第25页
        2.3.2 液滴聚并过程能量分析第25-29页
            2.3.2.1 界面变形对两变形液滴间的能量的影响第26-27页
            2.3.2.2 界面力对两变形液滴间的能量的影响第27-29页
    2.4 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31-39页
    3.1 高压高频矩形波脉冲电源第31-32页
    3.2 微型电聚结单元第32-34页
    3.3 数字显微成像系统及后处理软件第34-35页
    3.4 全自动表面/界面张力仪第35-37页
    3.5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7-39页
第四章 水滴在高压高频脉冲电场下的变形第39-60页
    4.1 电场作用下水滴变形的理论分析第39-40页
    4.2 电场参数对水滴变形的影响第40-45页
        4.2.1 电场强度(电压幅值)的影响第41-42页
        4.2.2 电场频率的影响第42-43页
        4.2.3 占空比的影响第43页
        4.2.4 场强、占空比、频率间的交互作用第43-45页
    4.3 水滴粒度变化的影响第45-46页
    4.4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46-50页
        4.4.1 OP-10 的影响第46-47页
        4.4.2 Tween-80 的影响第47-48页
        4.4.3 OP-10 和Tween-80 的对比第48-50页
    4.5 不同含盐浓度的影响第50-51页
    4.6 不同PH值的影响第51-53页
        4.6.1 酸性溶液第51-52页
        4.6.2 碱性溶液第52-53页
    4.7 不同无机盐的影响第53-55页
        4.7.1 相同钠离子,不同阴离子第54页
        4.7.2 相同氯离子,不同阳离子第54-55页
    4.8 不同油品性质的影响第55-57页
        4.8.1 Span-80 浓度第55-56页
        4.8.2 不同油品第56-57页
    4.9 温度变化的影响第57-58页
    4.10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水滴在高频高压脉冲电场下的破碎第60-83页
    5.1 水滴的破碎方式第60-69页
        5.1.1 一端破碎第60-62页
        5.1.2 两端破碎第62-64页
        5.1.3 中段扯裂第64-65页
        5.1.4 水滴破碎的条件第65-66页
        5.1.5 水滴破碎条件的数学模型第66-69页
            5.1.5.1 水滴尖端破碎所需条件第66-67页
            5.1.5.2 水滴中段扯裂所需条件第67-69页
    5.2 水滴破碎的临界电场参数第69-72页
        5.2.1 水滴破碎临界场强(电压)第69-70页
        5.2.2 水滴破碎临界占空比第70-71页
        5.2.3 水滴破碎临界频率第71-72页
    5.3 水滴粒度对破碎的影响第72-73页
        5.3.1 水滴粒度对临界场强的影响第72页
        5.3.2 水滴粒度对临界变形度的影响第72-73页
    5.4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水滴破碎的影响第73-75页
        5.4.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临界场强的影响第73-74页
        5.4.2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临界变形度的影响第74-75页
    5.5 无机盐种类对水滴破碎的影响第75-78页
        5.5.1 无机盐种类对临界场强的影响第76-77页
        5.5.2 无机盐种类对临界变形度的影响第77-78页
    5.6 PH值对水滴破碎的影响第78-80页
        5.6.1 pH值对临界场强的影响第79-80页
        5.6.2 pH值对临界变形度的影响第80页
    5.7 小结第80-83页
第六章 水滴在高频高压脉冲电场下的聚并第83-111页
    6.1 水滴间距对聚并的影响第83-88页
        6.1.1 水滴间距对平均变形度的影响第85-86页
        6.1.2 水滴间距对相互靠近速率的影响第86-87页
        6.1.3 不同粒径下间距对靠近速率的影响第87-88页
    6.2 水滴夹角对聚并的影响第88-95页
        6.2.1 水滴夹角对平均变形度的影响第89-90页
        6.2.2 水滴夹角对相互靠近速率的影响第90-91页
        6.2.3 水滴夹角及夹角靠近速率第91-92页
        6.2.4 不同中心距下夹角对靠近速率的影响第92-95页
    6.3 电场参数对聚并的影响第95-99页
        6.3.1 电场强度(电压幅值)第95-96页
        6.3.2 电场频率第96-97页
        6.3.3 占空比第97-99页
    6.4 液滴粒径对聚并的影响第99-100页
    6.5 水滴聚并破乳的条件第100-108页
        6.5.1 水滴的聚并和弹开第100-102页
        6.5.2 水滴聚并条件的实验研究第102-105页
        6.5.3 水滴聚并弹开条件的数学模型第105-108页
    6.6 小结第108-111页
第七章 油包水乳状液电聚结过程水滴的迁移聚并规律第111-139页
    7.1 电聚结过程水滴迁移聚并特点第111-115页
    7.2 电场参数对水滴的迁移聚并规律的影响第115-119页
        7.2.1 电场强度(电压幅值)的影响第115-117页
        7.2.2 电场频率的影响第117-118页
        7.2.3 占空比的影响第118-119页
    7.3 操作参数对水滴迁移聚并规律的影响第119-125页
        7.3.1 乳状液初始含水率的影响第119-121页
        7.3.2 乳状液乳化强度的影响第121-123页
        7.3.3 电聚结操作温度的影响第123-125页
    7.4 物性参数对水滴迁移聚并规律的影响第125-137页
        7.4.1 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种类的影响第125-128页
        7.4.2 无机盐浓度和种类的影响第128-132页
            7.4.2.1 无机盐浓度的影响第128-129页
            7.4.2.2 无机盐种类的影响第129-132页
        7.4.3 分散相pH值的影响第132-135页
        7.4.4 乳状液老化时间的影响第135-137页
    7.5 小结第137-13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9-143页
    8.1 结论第139-142页
    8.2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2页
附录第152-158页
    附录1 水滴在电场作用下的麦克斯韦应力推导第152-155页
    附录2 两个水滴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作用力第155-15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8-160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158-159页
    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作者简介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离子液体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合成及气相色谱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