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8-12页 |
| 前言 | 第12-17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5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7页 |
| 一、突变型与经典型Ad-shmiR-221/222共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鉴定 | 第17-43页 |
| ·引言 | 第17-18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8-30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18-19页 |
| ·shRNA的靶序列的选择 | 第19页 |
| ·shRNA表达框的设计与合成 | 第19-20页 |
| ·将shRNA表达框亚克隆至相应的腺病毒穿梭质粒上 | 第20-23页 |
| ·将两个腺病毒穿梭质粒融合以产生shRNA的共表达框 | 第23-25页 |
| ·从pGenesil-Co上通过LR体外同源重组将shmiR-221和shmiR-222的共表达框移至pGSadeno腺病毒表达载体上 | 第25-26页 |
| ·包装重组腺病毒 | 第26-28页 |
| ·重组腺病毒的扩增提取与滴度测定 | 第28-30页 |
| ·结果 | 第30-37页 |
| ·腺病毒穿梭质粒鉴定结果 | 第30-32页 |
| ·重组腺病毒载体鉴定结果 | 第32-34页 |
| ·包装后荧光验证重组腺病毒的产生 | 第34-35页 |
| ·重组腺病毒的扩增提取与滴度测定 | 第35-37页 |
| ·讨论 | 第37-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二、突变型与经典型Ad-shmiR-221/222共表达腺病毒载体在LN229和U251胶质瘤细胞中共调控miR-221和miR-222的表达和功能的体外研究 | 第43-81页 |
| ·引言 | 第43-45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45-57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45-46页 |
| ·细胞培养 | 第46-47页 |
| ·实验分组及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 | 第47页 |
| ·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7-50页 |
|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50-55页 |
|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 | 第55-56页 |
|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 | 第56页 |
| ·Caspase-3/7萤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56-57页 |
| ·结果 | 第57-74页 |
| ·加入氯仿后细胞裂解物分为三相 | 第57页 |
| ·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RNA的浓度 | 第57-58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总RNA | 第58页 |
| ·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DNA的浓度 | 第58-59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cDNA | 第59-60页 |
| ·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60-63页 |
| ·Western blot检查miR-221/222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63-69页 |
|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 | 第69-71页 |
|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 | 第71-72页 |
| ·Caspase-3/7萤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72-74页 |
| ·讨论 | 第74-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三、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型与经典型Ad-shmiR-221/222共表达腺病毒载体多层次半定量调控机制 | 第81-88页 |
| ·引言 | 第81-82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82页 |
| ·结果 | 第82-86页 |
| ·确定shRNA引导链与靶miRNA形成的复合体的最佳三维结构 | 第82-85页 |
| ·检测shRNA引导链与靶miRNA形成的复合体的热力学稳定性 | 第85-86页 |
| ·讨论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3-94页 |
| 综述 | 第94-103页 |
| miRNA与胶质瘤发病机制 | 第94-99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