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创新性 | 第12-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创新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探讨和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第一节 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 | 第15-19页 |
·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15-16页 |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 第19-20页 |
·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 | 第20-21页 |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和模型研究 | 第21-24页 |
·盈余管理的程度和频率研究 | 第24-25页 |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 第25-26页 |
·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实证分析 | 第28-52页 |
第一节 我国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29-35页 |
·研究假设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 | 第35-37页 |
·CCER数据与BANKSCOPE数据 | 第35页 |
·上市金融类企业ROE | 第35-37页 |
第四节 频率分布法 | 第37-52页 |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直方图分析 | 第37-39页 |
·避免盈余减少的盈余管理直方图分析 | 第39-40页 |
·非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对照分析 | 第40-41页 |
·盈余管理的国际比较 | 第41-47页 |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统计判断 | 第47-48页 |
·避免盈余减少的盈余管理统计判断 | 第48-50页 |
·配股动机检验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52-60页 |
第一节 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 | 第52-53页 |
·我国银行盈余管理手段 | 第52页 |
·贷款损失准备金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53-56页 |
·研究假设 | 第53-5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 | 第56-57页 |
第四节 特定应计法 | 第57-60页 |
·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均值T检验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0-64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及不足之处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不足 | 第61-62页 |
第二节 金融监管和会计准则制定建议 | 第62-64页 |
·金融监管的建议 | 第62-63页 |
·会计准则制定的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