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 儿童龋病危害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儿童口腔疾病流行概况 | 第13-15页 |
1.2.1 部分国家学龄前儿童口腔状况 | 第13-14页 |
1.2.2 我国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流行状况 | 第14-15页 |
1.3 上海市儿童口腔疾病流行概况 | 第15-16页 |
1.3.1 两次全国口腔流行病调查上海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 | 第15-16页 |
1.4 上海口腔保健系统简介 | 第16-17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2.1 总目标 | 第17页 |
2.2 具体目标 | 第17-18页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 样本量估计 | 第18页 |
3. 抽样方法 | 第18-19页 |
4. 调查方法与内容 | 第19-21页 |
4.1 口腔健康检查 | 第19-21页 |
4.2 问卷调查 | 第21页 |
4.3 指标说明 | 第21页 |
5.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6. 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3-46页 |
1. 两个年龄组儿童家长的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2. 两个年龄组儿童患龋状况 | 第25-31页 |
3. 两个年龄组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相关知信行 | 第31-39页 |
3.1 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其获取途径,口腔健康态度 | 第31-34页 |
3.1.1 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 第31-34页 |
3.1.2 家长口腔健康获取知识的途径 | 第34页 |
3.1.3 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 | 第34页 |
3.2 儿童养育情况与饮食习惯 | 第34-36页 |
3.3 儿童口腔卫生习惯 | 第36-37页 |
3.4 过去12个月儿童的就医行为 | 第37-39页 |
4. 儿童患龋情况与家长口腔健康相关知信行的关系 | 第39-46页 |
4.1 儿童患龋情况与其家长的基本特征的关系 | 第39-40页 |
4.2 儿童患龋情况与家长口腔健康态度和知识的关系 | 第40页 |
4.3 儿童患龋情况与其养育情况及饮食习惯的关系 | 第40-42页 |
4.4 儿童患龋情况与儿童口腔卫生习惯的关系 | 第42-43页 |
4.5 儿童患龋情况与过去一年内口腔就医行为的关系 | 第43-44页 |
4.6 儿童龋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四 讨论 | 第46-54页 |
1. 3岁和6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 第46-48页 |
1.1 上海儿童患龋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 第46页 |
1.2 糖消费量和口腔保健系统与龋病关系密切 | 第46-47页 |
1.3 上海儿童龋病保障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但口腔保健服务仍旧不足 | 第47-48页 |
2. 3岁和6岁儿童影响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48-52页 |
2.1 郊区儿童龋病严重 | 第48-49页 |
2.2 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口腔健康态度也越积极,其子女口腔也越健康 | 第49页 |
2.3 含糖食物摄入的频率、方式与儿童关系密切 | 第49-50页 |
2.4 治疗龋病成为主动就诊的主要原因 | 第50页 |
2.5 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与态度转化为行为能力不足 | 第50-51页 |
2.6 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有效途径较为缺乏 | 第51页 |
2.7 家长很少主动带儿童治疗龋病 | 第51-52页 |
3. 其他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3.1 儿童未能掌握有效的刷牙方法 | 第52页 |
3.2 家长对于含氟牙膏不甚了解 | 第52页 |
3.3 职业划分应该与社会发展同步 | 第52-54页 |
五 结论 | 第54-55页 |
六 建议 | 第55-59页 |
1. 高危人群管理策略 | 第55-56页 |
2. 学校口腔保健干预策略 | 第56页 |
3. 家庭干预策略 | 第56-58页 |
4. 其他干预策略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