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5-7页 |
第1章 《诗刊》的停刊与复刊 | 第7-21页 |
1.1 追溯《诗刊》停刊的原因 | 第7-10页 |
1.2 《诗刊》的复刊 | 第10-21页 |
1.2.1 逐渐回顾对诗歌文学性的研究和关注 | 第13-15页 |
1.2.2 直击各类诗歌现象,兼容并蓄 | 第15-17页 |
1.2.3 一个富有使命感的刊物,守卫诗歌的家园 | 第17-21页 |
第2章 《诗刊》诗评与“朦胧诗争论”间的相互影响 | 第21-32页 |
2.1 朦胧诗的出场 | 第21-22页 |
2.2 “朦胧诗论争”中的《诗刊》诗评 | 第22-26页 |
2.3 从《诗刊》诗评看“朦胧诗论争”的影响 | 第26-32页 |
2.3.1 从“懂与不懂”看《诗刊》80年代早期——诗歌评价标准的僵化 | 第26-27页 |
2.3.2 “朦胧诗论争”对《诗刊》施加的压力 | 第27-29页 |
2.3.3 从“朦胧诗论争”的余波看《诗刊》诗评的变化 | 第29-32页 |
第3章 《诗刊》面临的新考验及新作为 | 第32-47页 |
3.1 八十年代后期诗歌评论的相对滞后 | 第32-34页 |
3.2 文学的寒冬与市场化的包夹下诗刊评论的反省与作为 | 第34-47页 |
3.2.1 而对中国新诗传统的问题 | 第36-39页 |
3.2.2 中国诗歌的未来 | 第39-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