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历时曲线法在江西省五河流域TMDL计划中的应用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2.1 TMDL计划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2 负荷历时曲线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31页 |
2.1 流域概况 | 第24-29页 |
2.1.1 赣江流域 | 第24-25页 |
2.1.2 信江流域 | 第25-26页 |
2.1.3 抚河流域 | 第26-27页 |
2.1.4 修河流域 | 第27-28页 |
2.1.5 饶河流域 | 第28-29页 |
2.2 数据 | 第29-31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2.2.2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五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最大日负荷及其变化特征 | 第31-63页 |
3.1 主要污染物历时曲线 | 第31-40页 |
3.2 主要污染物最大日负荷变化特征 | 第40-53页 |
3.2.1 主要污染物负荷月变化特征 | 第40-44页 |
3.2.2 主要污染物负荷季节性变化特征 | 第44-48页 |
3.2.3 主要污染物负荷水情期变化特征 | 第48-53页 |
3.3 主要污染物允许负荷通量 | 第53-63页 |
3.3.1 年允许负荷通量 | 第53-55页 |
3.3.2 年内允许负荷通量 | 第55-63页 |
第四章 五河流域污染负荷分配 | 第63-89页 |
4.1 污染源排污现状 | 第63-76页 |
4.1.1 点源 | 第64-66页 |
4.1.2 面源 | 第66-70页 |
4.1.3 污染物排总量 | 第70-76页 |
4.2 负荷分配 | 第76-87页 |
4.2.1 安全临界值的设定 | 第76页 |
4.2.2 年允许负荷分配 | 第76-77页 |
4.2.3 年内允许负荷分配 | 第77-87页 |
4.3 流域水质现状分析 | 第87-89页 |
第五章 TMDL控制措施 | 第89-96页 |
5.1 经济手段 | 第89-90页 |
5.1.1 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收费制度 | 第89-90页 |
5.1.2 经济补贴 | 第90页 |
5.2 技术手段 | 第90-93页 |
5.2.1 着眼全局 | 第90-91页 |
5.2.2 重点控制氨氮和总磷 | 第91-93页 |
5.2.3 加大科研投入 | 第93页 |
5.3 监督管理手段 | 第93-94页 |
5.4 措施评价和公众参与 | 第94-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6.1 结论 | 第96-98页 |
6.2 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