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品供给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创新之处、拟解决问题和不足 | 第12-14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4.2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1.4.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1.1 公共品供给机制设计的研究 | 第14页 |
2.1.2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2.1.3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2.1 国内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国内实证研究 | 第18-20页 |
2.3 简短的评述 | 第20-22页 |
3 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 第22-32页 |
3.1 关于公共品的分类 | 第22页 |
3.2 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模型的推导 | 第22-25页 |
3.3 公共物品供给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5-29页 |
3.3.1 公共品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第26-28页 |
3.3.2 公共品供给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阶段性分析 | 第28-29页 |
3.4 公共物品供给差异与区域经济收敛 | 第29-32页 |
4 公共品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分解 | 第32-76页 |
4.1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 | 第32-36页 |
4.1.1 基尼系数法 | 第33-34页 |
4.1.2 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标法 | 第34-35页 |
4.1.3 R/S 分析法简介 | 第35-36页 |
4.2 公共品供给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36-68页 |
4.2.1 交通公共品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36-42页 |
4.2.2 电信公共品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42-47页 |
4.2.3 医疗公共品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47-52页 |
4.2.4 文化公共品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52-57页 |
4.2.5 教育公共品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57-62页 |
4.2.6 环保公共品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62-68页 |
4.3 我国人均收入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68-73页 |
4.3.1 人均收入的省际区域差异分析 | 第68-70页 |
4.3.2 东、中、西部人均收入区域差异 | 第70-72页 |
4.3.3 人均收入区域差异变动趋势分析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5 公共品供给差异与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 第76-90页 |
5.1 模型构建、数据处理与估计方法 | 第76-80页 |
5.1.1 计量模型构建 | 第76-77页 |
5.1.2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说明 | 第77-79页 |
5.1.3 估计方法的说明 | 第79-80页 |
5.2 实证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80-81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81-88页 |
5.3.1 31 个省市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81-85页 |
5.3.2 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85-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90-92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0-9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