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4-18页 |
1.1 核桃整形修剪 | 第14-15页 |
1.1.1 核桃整形 | 第14-15页 |
1.1.2 核桃修剪 | 第15页 |
1.2 拉枝对果树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1 拉枝对树冠的影响 | 第15页 |
1.2.2 拉枝对通风透光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3 拉枝调节激素平衡 | 第16页 |
1.2.4 拉枝对光能利用的影响 | 第16页 |
1.2.5 拉枝对水分运输影响 | 第16-17页 |
1.3 刻芽对果树的影响 | 第17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18-21页 |
2.4.1 刻芽方法 | 第18页 |
2.4.2 萌芽率调查 | 第18页 |
2.4.3 坐果率调查 | 第18-19页 |
2.4.4 新梢生长量及枝类组成调查 | 第19页 |
2.4.5 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19页 |
2.4.6 冠层结构测定 | 第19页 |
2.4.7 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2.4.8 果实品质测定 | 第20-21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2页 |
3.1 拉枝刻芽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2-27页 |
3.1.1 拉枝刻芽对枝条萌芽的影响 | 第22-23页 |
3.1.2 拉枝刻芽对枝条坐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3 拉枝刻芽对枝类组成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4 拉枝刻芽对新梢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5 拉枝刻芽对新梢分布部位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 拉枝刻芽对枝条不同部位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27-31页 |
3.2.1 拉枝对枝条不同部位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2 刻芽对枝条不同部位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 不同拉枝角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1-36页 |
3.3.1 不同拉枝角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2 不同拉枝角度对胞间 CO2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不同拉枝角度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不同拉枝角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5 不同拉枝角度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不同处理对树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 拉枝刻芽对坚果表观品质的影响 | 第37-39页 |
3.5.1 拉枝刻芽对坚果重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2 拉枝刻芽对核仁重的影响 | 第38页 |
3.5.3 拉枝刻芽对壳重的影响 | 第38-39页 |
3.6 拉枝刻芽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3.6.1 拉枝刻芽对核仁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6.2 拉枝刻芽对核仁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7 拉枝刻芽对核桃产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